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三中高二下学情调查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神权与世俗政权相结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   

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

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  

D.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 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

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     D.打击贵族势力消饵阶级差别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宣扬以德治国    B.辩护政治法统

C.推动经济交流    D.加强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B.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C.实现制度法令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钱穆在《 国史大纲》 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桩光废昌邑王而压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日应关白(关白:察告)垂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材料说明当时的压相  

A.己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己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     D.选官制度仍注重德才并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上述局面的出现  

A.反映出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B.是唐代藩镇势力扩大的必然结果

C.是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促使元朝政府大力推行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由此可知  

A.宋神佘的出发点是维护君权统治

B.唐垌的弹勃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

C.王安石刚愎自用导致了谏官弹劫 

D.监察官职责是帝王的耳目和工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遭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  

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史》 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据此,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时已有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   B.明太祖时六部分掌行政权

C.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国是       D.明仁宗时大学士拥有票拟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 中枢机构调整.六部地位提高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官员数减少,行政待遇提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清代,科道官分工对在京各衙门的政务进行稽察,除军机处和十五道本身无人监察外,其他各衙门均受稽察。据此可知,清代科道官拥有  

A.行政监察权    B.建议国事权

C.辩明诉讼权    D.官吏考核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雍正二年(1772)对民间消费行为规定:“庶民妇女,有僭用冠帔、补服、大轿者禁,违者罪坐夫男。”该规定  

A.有助于澄清吏治以稳定社会 

B.利于禁绝当时奢侈消费行为

C.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D.切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陈旭麓:“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   

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

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田亩制度并未见诸事实… 最大的原因,是阻力太大,农民并不欢迎此一改革”。“农民并不欢迎此一改革”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  

A.进一步推行圣库制度         B.反对实行绝对平均分配

C.不代表农民阶级利益         D.不主张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以下是晚清时某国领事馆为其本国国民所颁护照的具体内容。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A.列强势力己深入到中国内地    B.清政府己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 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06 发行的《<民报> 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中认为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这一认识  

A.有力反击了立宪派的担忧   B.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的幻想

C.正确分析了革命的利弊     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  

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          B.对太平天国的惋借

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古代雅典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实行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这表明抽签选举制  

A.使工商业奴隶主退出政治舞台  

B.进一步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C.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D.成为后来社会动荡的政治根源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

C.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的出现  

A.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这一规定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  

A.蕴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B.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

C.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革命中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朝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这种力量预示着现代的到来 “这种力量”是指  

A.新贵族阶层      B.“至上”的议会

C. 信仰新教的国王    D.辉格党和托利党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签署公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 英镑的奖励”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A.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   B.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C.君主权利凌驾于议会之上   D.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联邦清洁空气法案,“根据部分优先权的规定,联邦政府把落实环保法案的责任归回各州,但对是否接受各州的行动方案,联邦政府保留最终决定权。”该规定主要体现  

A.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B. 各州有权制定自己的法律

C.州法律制定推动了联邦法律的完善

D. 联邦政府可以干涉各州事务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右图是一幅有关当今美国政治体制的漫画。此漫画的寓意是  

满分5 manfen5.com

A.邦联政府是软弱无能政府         B.权力制衡保障了民主自由

C.分权导致了部门间的矛盾         D.美国政体是个丑陋的怪物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1799 年雾月政变后,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建立起以波拿巴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执政政府,昭示了从民主共和制向军事独裁制的转变。这一转变  

A.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标志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

C.一定程度违背自由平等人权原则    D.预示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            D.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右图是19 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的德意志  

满分5 manfen5.com

A.交通工具落后国家贫困            B.四分五裂阻碍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带来交通拥堵            D.各地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右图是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漫画的说明文字是:“俾斯麦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德意志君主立宪的特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宰相牢牢控制着议会              B.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

C.议会是宰相的工具                D.民主立宪制度不健全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 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 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

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 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 1908 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 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

“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材料三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 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 ,何来“(19) 11” ?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05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那些推动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