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广西河池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瘤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须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锐利坚硬,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A. 春秋时期我国己经冶炼生铁和钢

B.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灌钢技术

C.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水平

D. 春秋时期我国铁制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A.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B.“胡风”、“胡俗”在城市流行

C.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           D.政府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市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开封,“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这段材料可用来佐证(   )

A.宋代豪放不羁的文学风格         B.人们偏安一隅的苟安心态

C.宋代市民娱乐活动丰富           D.宋代社会一片安定祥和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麻曾是中国古入重要的纺织原科,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 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己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 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己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浸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易。一位者曾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之舵工。水手不能任担重物,以得一朝之食。或走海中,为贼驾船,目前糊口之;其游手无,更无所事事。”这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 D.人民就业会缩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朝嘉道光期,士商相混的象非常普遍。在当时史文中,“商”或“儒商”这样词汇使用率很高。这个群体,有相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地位,成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  

A.说传统的四民念已解体

B.体现了封建家放弃了传统的“重抑商”政策

C.是当时会内经济积累和型的

D.是鸦战争后中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范文澜《中国通史》中指出“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人身控制的弱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企业产生和发展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1858-1859年两年中,马克思接连指出:“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通商口岸比较少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A. 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       

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C. 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

D.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罪责政府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 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图是根据清朝前期广东海关税收收入情况所绘制的示意图。该图表明清朝前期

满分5 manfen5.com

A.清政府仍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中国同外国的交往在日趋加强

D.中国对外贸易仍有一定程度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李鸿章在平煤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最扼要。”反映了洋务派

A.重视间资本的引入

B.反对

C.重视商品生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工资系团雪,攥会就化掉。”这是一首流行于上世纪40年代的民谣。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抗战造成了人民生活困难

B.国民政府发行的是假币

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D.美国经济侵略造成民族工业破产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张骞曾指出“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这一认识(   )

A.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   

B.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

C.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D.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

A.上海传统纺业遭到破坏

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C.中国论为列强的原料产

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表明(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B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解决上述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问题,政府开展了(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从1957、1960年工业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却下降228% , 农副产品产里急剧下降,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

A.提出“大办农业,全面跃进”  

B.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D.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兼并下,宗法制则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所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也成为农民狭隘的生产目的,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狭小空间里。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需要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加大地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  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只是经历了部分的无产化。这些差别是双方财富与势力的不均衡,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也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总之。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正是中国解放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的结构性基础。

——摘编自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农经济给近代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在改造小农经济方面进行的探索。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 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该事件的实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