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

A.起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B.扩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

C.有效抵御了外族入侵                D.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发展、变化。结合下面书影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

上编 崩溃篇…………………………………………………………25

第一章 异端学说发难……………………………………… 28

第二章 自然灾异作祟……………………………………… 36

第三章 儒学经学图穷……………………………………… 50

第四章 士大夫失去依托…………………………………… 60

第五章 皇帝遭到抛弃……………………………………… 70

A.孔孟儒学       B.汉代经学       C.程王理学       D.陆王心学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替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这一发现可以证实下列哪一史料的正确性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是

A.皇帝制度      B.世袭制度       C.大一统制度       D.郡县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雕版印刷术麻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这样一种选拔制度,就是领导说了算,领导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这表明是哪种古代制度

A.恩荫制         B.察举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材料中“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尽力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大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大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马可波罗行纪》记述,元朝时期“所有的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清朝制定了详密的文书制度,皇帝下达的文书有制、诏、诰、敕、谕等;臣工上奏的文书有题本、奏本、奏折、表文、笺文等;各衙门间则用咨呈、咨文、札文、呈文等。这些规定

A.确保了清朝政会畅通、高效行政         B.划分了严格的尊卑等级秩序

C.说明清朝开创了古代文书制度           D.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后,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的两大问题就愈发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中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上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主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途               B.清廷存在合理性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12年5月,梁启超说:“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这表明

A.中国应首先实行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政治在中国行不通

C.中国在实行何种政体方面存在分歧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法学专家徐显明教授认为: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据此,罗马法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构建了一些法律分类模式,如习惯法,成文法

B.提供了制度性的样板,如债权制度,侵权制度

C.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如平等、自由、意思自治

D.设计了一般性的原理,如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智者学派强调个人感受,易导致社会混乱

B. 苏格拉底强调教育作用,以培养人的美德

C. 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导致诡辩学派产生    

D. 苏格拉底崇尚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还规定富裕商人可担任执政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这说明

A.梭伦是雅典平民利益的代言人        

B.贵族专权的局面已开始改变

C.改革是雅典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D.改革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在人们心中几乎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下列近代历史事件,对欧洲独立国家政治格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774-1782年,英国中央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       

B.议会改革导致开支过大

C.政府镇压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D.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耗资巨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愚人颂》的作者劝人们做“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他说:“只要你能自我赞美,又何必害怕世人的讥讽嘲笑?愚蠢是打开快乐之门的唯一钥匙。”从思想来看,这种文学作品应该属于

A.人文主义代表作               B.现实主义代表作    

C.浪漫主义代表作               D.理性主义代表作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费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以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对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B.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C.乾隆四十年是指乾隆四十岁那年      

D.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四十五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1883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赔偿法,1889年又实行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影响巨大,紧接其后,一系列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都纷纷出台,有些美洲国家亦接踵而起。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空前迅速发展的时期。

——任一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要》

材料三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理念已经传入中国,政府劳工立法中也已出现“劳动保险”的概念及有关劳工保障的条款;从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发展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行有《慈善团体监督法》《救灾准备金法》《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等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立法已开始迈上了现代化门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国民政府社会部的成立为转折点,中国近代社会立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社会救济法》《职工福利金条例》等社会立法,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原则》,为构筑中国近代社会保障法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张(4分)。结合孔子的儒家思想分析其社会作用。

(2)对比以上三则材料,指出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显著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发展的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1787年宪法绝对都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

首先,从开会的方式看,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可以说,1787年宪法完全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是少数人的杰作;在制定之时,普通民众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施加任何影响,谈何民主?宪法批准的过程中,虽然民众广泛参与,但是能发出声音的,也只是少数读书识字之人。况且,宪法已经成文,即便是投票,也只有全盘接受或者整个拒绝两种选择,无法挑选接受具体条款,无异于以成文宪法胁迫民意。

其次,就宪法内容而言,不民主的地方更多。总统选举,虽然采取了民选的形式,起决定作用的却是选举人票,普选票以州为单位统计,赢者通吃,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普选票少但选举人票多而当选的“总统”。参议院议员每州两名,怀俄明人口不足六十万,加州人口近四千万,相差六十余倍,参议员又有何民主性可言?而且,根据1787年宪法原文(后来修改了),参议员并非民选,而由各州推选,绝对不是民意代表,只能算是各州在联邦的代表。此外,美国的黑人、女性,最初并无选举权,他们为了自己的民主权利,整整抗争了一个多世纪。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联邦法官,至今仍是终身职,只要行为端正,任何人都奈何不了。很多人称赞美国的司法独立与民主制度,殊不知,美国的联邦法院,是美国宪法体制中最不民主的部分。

——《1787年“美国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

请结合所学知识,站在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民主性的立场上,对材料作者提出的任意三个论据进行驳斥。(要求: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观点3分,每个层次的论证各3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