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广东梅州三校高二下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今人研究中国古史,多有「传说时代」的观念,某学者说:「从现在的历史来看,只有到殷墟时代,才能算作进入了狭义的历史时代。」此处所谓「狭义的历史」是指「信史」。这位学者的意见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家的史学方法,请问这位学者以殷墟时代为「传说时代」与「信史」间之分野的理由何在?

A.因为中国文献中没有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故只有凭借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我们才能得知商以前的历史

B.虽然中国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但学者认为必须配合地下文物的出土,才能被证明为信史

C.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最早文物出于殷墟,且历史研究的唯一根据是地下出土的文物,故中国的信史始自殷墟

D.中国文化渊源于殷商文化,在殷墟时代以前的历史多非中国文化,故不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最重要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燔诗书而明法令,重视法治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朝时,州郡察举士子,试见之日须着绛公服(品级较低的官服),象征他们已经具备入官的资格。唐朝时规定:“应试之士子,不得假以公服”,士子一般都着白色麻布袍衫,及第者故有“白衣公卿’’、“一品白衫”的称呼。这反映出唐代

A.纺织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B.只重衣冠不重人才的官场陋习依旧

C.士子仕前景更为黯淡

D.人才选拔制度与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雅典民主制奉行一个基本原则,即通过民主决议和政治、宗教、社会传统习俗所体现的公民集体意志是永远高于个人自由的。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青年公民进行严格教育并不侵害自由原则

B.雅典不存在个人的自由

C.民主制维护了雅典大多数人的自由

D.民主原则与人文精神相抵触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托克维尔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历史国情

C.联邦宪法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艺术品

D.联邦宪法排除外部思想影响独创发明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梁启超1902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写道:“齐,海国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梁启超首次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很快被时人所接受和使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中国人民与西方列强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C.“西学东渐”使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共同主题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救国与救民并重             D.实现国民西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抗战爆发后,象征着民族国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引入根据地。1946年元旦,延安各界欢庆新年,全城屋顶飘扬着国旗。之后的“二七”纪念日、元宵节,不论是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这说明

A.抗战结束后,共产党仍服从国民党统治

B.根据地人民对内战没有任何准备

C.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努力维护国共合作

D.国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象征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

B.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

C.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

——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

材料二   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

——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8年1月日本建立起明治政权。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作为三大国策,经过10年努力,到1877年大体完成了破旧改革。在第二个十年开始后,日本面临富国强兵和强兵富国的选择。富国与强兵不可分割。但是,在富国的基础是强兵,还是依靠强兵去富国,是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明治初年,政府的总方针是富国强兵,把殖产兴业摆在首要。第二个十年明治政府的建国方针变了。

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和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日本不能顺利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之一。转向军国主义,是企图把失之于列强的损失,用对外扩张掠夺加以补偿。日本侵略朝鲜、中国,自然不只是弥补损失,而是为了实行“强兵富国”,向外掠夺更多的资金、原料和市场。明治初年以来,日本财政入不敷出,资金严重短缺,使立新事业步履艰难。贪婪凶残的对外掠夺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出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日本正是借助“强兵”而促进了“富国”。军国主义也是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加强国内控制,巩固政权的有力手段。鼓吹、实现对外侵略战争,历来是统治阶级用来掩盖、缓和国内矛盾的策略。

——选编自丁建弘主编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政府建国方针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日本建国方针的变化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