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二4月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后天常常会出现阶层间的流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社会流动”

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宗法制的破坏                   D.百家争鸣的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

A.存在文化共通之处            B.曾经同族同宗同文

C.古代崇尚儒家思想             D.自古和睦形同一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这个时代应为

A.西汉               B.魏晋

C.隋唐              D.宋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C.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D.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光绪二十,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面世, 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该书畅销的背景是

A.科举考试的改革                 B.市民阶层的需要

C.近代工业的兴起                D.民族危机的深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买办亦称“康白度”(葡语comprador),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下列关于买办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买办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产生的特殊阶层

B.买办是西方国家在军事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

C.买办因其身份特殊,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D.买办阶层倡导和推动了洋务运动,催生了民族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905年,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76名随从人员教育背景表,这反映出

考察团

留学

国内新式学堂

科举

不明

戴、泽考察团

12人

10人

19人

9人

27.91%

23.26%

44.19%

20.93%

戴、端考察团

12人

10人

15人

7人

36.36%

30.30%

45.45%

21.21%

(说明:具有多种教育背景者则重复计算,因此各种教育背景者所占百分比相加超过百分之百。)

A.清政府决意进行改革                 B.教育格局新旧并立

C.新式教育的迅猛发展                 D.宪政改革人才充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了地区间的争夺,使得国家衰落。……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

C.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整合     D.近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开始形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针对当时国情该主张侧重于

A.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都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中有多条这样的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应宣誓充作‘牺牲’,奉

献于神”;以蛊术损害他人庄稼的,科处极刑;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施魔法或以毒药杀人的处死刑。上述规定共同体现了罗马法

A.鲜明的宗教色彩              B.同态复仇的原则

C.鲜明的等级特征              D.轻罪重罚的特点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是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的名作《造物主》。图画的正中是作者理想中的巨人在改造世界。在黑暗的天空里,巨人是唯一的光明代表,蹲坐在一轮圆日中,俯身向着下界,手执长脚圆规进行测量,一切都需要重新安排。这幅画重在宣扬

满分5 manfen5.com

A.理性主义             B.人的本性

C.科学精神             D.生物进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787年美国宪法

A.在政府机构实行“三权分立”        B.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C.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设立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这实质上表明

A.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           B.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

C.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          D.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

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D.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这两部名著都

A.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          B.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C.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          D.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是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关于材料中两种梦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追求幸福是其共同的奋斗目标

B.两种梦想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

C.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两种梦想的不同

D.两种梦想实现的路径是相同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DDT大事记

时间

基本情况

1939年

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DDT及其毒性。

二战时

美国军队中,疟疾病人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

1948年

DDT的发展者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

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一架喷洒DDT的飞机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结果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卡逊逐渐“意识到必须写一本书”,并立即着手写作。

1962年2月

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1962年2月以

报纸上开始连载卡逊的作品,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减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后停用。

1963年

卡逊前往国会作证,得到参议院的高度肯定;受其影响,美国限制使用多种杀虫剂。

1972年

DDT正式在美国被禁止使用。

材料二 《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称颂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根据360百科“寂静的春天”条改编

(1)《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强烈不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寂静的春天》一书最终能够使DDT在美国被禁止的原因。

(3)DDT的应用和被禁止折射着人类对科学认识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认识。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6世纪开始,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大量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猛涨。1535年,西班牙在墨西哥城就建立造币厂,大量生产银币,从17世纪起,这种银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19世纪中后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用英镑支付,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世界近现代货币体系发展的信息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朝采用汉式中央集权官僚制为统治全国的主要制度,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分层统治。但又保留蒙古原有封建制度,即使在汉地亦有五户丝封户,遍布多数州县,并与朝廷分享其分户所在地之主权。……边远地区的统治方式也各不相同,如畏兀儿族由大都护府管辖,吐蕃直属宣政院,湖广、江西等行省境内少数民族地区仍由土官、土司世袭统治。

元朝建立南北一致的货币及度量衡,但主要的赋税北方则为岁粮、科差,大体以丁与户为征收单位。江南则沿袭宋朝两税制度,分秋税、夏税,按亩征收。

元朝多种法律并行,种族不同的涉案人由不同裁判管辖机构,依“从其本俗法”的原则加以审理。不同族群者同涉一案时,则组织混合法庭共同审理。不同族群法律待遇不同。

——摘编自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政制遽变,松解了政治对文化的刻板控制,造成了文化相对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为中国社会的价值重建工作提供了某些便利。袁世凯发布《崇孔伦常文》之后,康有为随之筹建孔教组织,并积极推广中国式宗教。这激起了新知识分子群体对价值重建问题的关注。然而,1915年前,一批新的思想家正在悄悄聚拢,更大的思想风暴已经临近。

材料二  然而,《新青年》同人显然无法解答:如果不进行社会改造,新道德、新人格、新价值又如何实现?整个新思想的实现,似乎愈来愈有赖于社会改造本身。《新青年》同人棘手的问题还不止于此。他们无一例外地把欧美当作人本主义、个性自由的典范,然而1918年大战结束后的欧洲却呈现出近世以来从未有过的衰败现象。不少思想大哲对中国的道家、儒家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带给梁启超、张君劢的是新保守主义的强化,而对《新青年》同人则意味着一种范式危机。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据材料一,指出“思想风暴”的兴起背景和主要使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同人们面临的主要困境。这些困境又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哪些变化?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邓牧(12471306年),字牧心,浙江钱塘人。邓牧是中国宋元之际具有叛逆精神的进步思想家。因其对理学、佛教、道教均持反对态度,故又自号“三教外人”。著有《伯牙琴》、《洞霄图志》。邓牧在《伯牙琴》一书中 ,多次提到“道”,表现了他对道的向往及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牧将自己对道的理解与对政治、人生、社会的思考结合起来 也正是为了解决宋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邓牧的异端思想主要体现在《君道》和《吏道》两篇文章中,猛烈抨击封建君主统治是“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夺人之所好,取人之所争”、“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还对封建官吏害民给以无情的揭露,认为封建君主和官吏欺压百姓,造成“天下敢怨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的局面。向往出现“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君民间相安无事”的古代理想社会。

——摘编自邱树森《元朝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牧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牧思想社会影响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