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白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    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日“请开市舶,易私贩(走私商)为公贩(合法商人)”。同年,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这表明

A.封建经济已经具有开放性    B.“海禁”政策在当时已无积极意义

C.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D.当时政府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梁启超曾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翻译西书为第一义……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会于中国者,相继泽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这反映了当时

A.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        B.民族觉醒促进变革意识发展

C.多读西书是宣传革命的手段        D.国人传统知识结构根本动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A.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满分5 manfen5.com

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 

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

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日本某法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后说:“耶林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然而,大体上可以说,中国亦是一以武力,二以儒教,三以法律支配东部亚细亚的(包括日本)。”该法学家旨在揭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

A.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B.具有相同的历史命运

C.都促进近代日本发展                D.都包含自然法的理念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

A.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

B.法国启蒙运动逐渐误人歧途

C.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 

D.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美国独立以后,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十分混乱,各州越来越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和发展美国经济。这表明

A.美国此时尚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  

B.邦联结构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落后

C.各州就制订相关法律已达成一致

D.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成为大势所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

年份

纺织品

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

1865—1870

54.2

26.3

5.4

1886—1888

59.5

35.3

10.4

1895—1897

55.9

37.9

15.8

1907—1909

87.6

76.5

40.3

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A.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

B.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C.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

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  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55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 ……“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这些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中外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科学发展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9年10月,各省咨议局开幕,立宪派差不多都成了议员,使他们觉得具备了不同以往的发言资格。初掌朝政的摄政王载沣极力标榜开明,多次重申坚持立宪的宗旨。立宪派认为到了有利时机,再度发起了国会请愿运动。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同江苏巡抚瑞潋商议:由张謇出面联络各省咨议局,由瑞潋出面联络各省督抚,分别请朝廷速开国会和速设责任内阁。1910年5月,各省请愿代表陆续赴京,各省签名参加请愿的达三十万。1909—1910年的国会请愿运动虽然因清廷的暴力镇压而失败,但立宪派的请愿活动对清廷专制制度的腐朽予以揭露和攻击,使其更加陷于孤立。

——摘编自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第一卷(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9—1910年的国会请愿运动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9—1910年国会请愿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清末民初,一些了解西方科学和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医学提出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欧化思潮、反传统主义对传统中医的命运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余云岫(1879—1954)于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汉医遭到废止,日本医学得到全新发展,给了余云岫强烈的刺激和启示。他把在日本学到的西洋医学和早年学到的中医两相对比,后者无疑相形见拙。由此他发出了“长习新医,服膺名理(即近代科学)”的感叹。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要求“坚决消灭中医”,但也承认很多中医的药方医案还是宝贵的,其所谓“废医存药”的观点,几乎被认为是中医科学化的唯一道路。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余云岫对中医药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余云岫对中医药态度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