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皇权至高无上

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 书同文,人同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分封制的废除            B. 宗法制的消亡

C. 刺史制的建立           D. 内阁制的形成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将兵权收归中央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派文官任州的长官         D.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度             B. 设置枢密使

C. 实行三省制               D. 实行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 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公元前45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罗马创设了一个十人委员会,专门负责编撰和出版罗马法典。”罗马平民希望借助法典

A. 实现与贵族权力的平等          B. 限制贵族的专断权力

C. 使古罗马形成法治社会          D. 确立罗马的民主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 帝国皇帝   B. 帝国议会   C. 联邦议会   D. 天主教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的口号响彻解放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农民阶级政党 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 淮海战役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前,英国有人叫嚣,中国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英国认为战争“有利”主要体现在通过战争可以

A. 打开中国市场                B. 扩大鸦片输入

C. 控制清朝政府               D. 开辟通商口岸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北京划定给列强的使馆区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 各国使馆林立             B. 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 居住着大量北京居民       D. 驻扎有外国军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

A. 蒋介石、陈独秀              B. 汪精卫、陈独秀

C. 蒋介石、汪精卫               D. 蒋介石、董必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图为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满分5 manfen5.com

A. 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 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30年初,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满怀激情地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

A.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B. 全民族抗战时期

C. 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期      D. 探索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其主要原因是

A. 阶级利益取得一致          B. 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 百团大战显示中共力量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 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D.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布尔什维克党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上述材料最能体现

A. 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B. 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 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       D. 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

A.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

C. 由农民阶级领导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D.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78年11月14日,邓小平同缅甸总统吴奈温的会谈中谈到台湾问题。他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这里,邓小平初步表述的解决台湾的构想是

A. 一国两制  B. 一国一制  C. 解放台湾   D. 武力解决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决策是

A. 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B. 主张加强地方政权的建设,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C. 第一次把“依法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

D. 主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72年,中国与下列哪个国家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

A. 苏联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A. 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 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有关中日关系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賠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  军和相关的項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贏家”,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