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浙江临海市高一上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古籍中曾出现下列人名:殷孝祖、刘敬先、汤显祖、蔡兴宗等。下列制度中,对这些人的起名影响比较大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是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满分5 manfen5.com

A.西周的统治覆盖长江流域           B.西周封国主要是同姓封国

C.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           D.西周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朝代中央政府在全国划分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朝代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

A.三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A.三司           B.宣政院

C.内阁           D.军机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郡、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图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满分5 manfen5.com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反割台斗争中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曾于1940年9月至电朱德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此嘉奖。” 蒋介石至电嘉奖的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

C. 平型关大捷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蒋介石日记》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记录:“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A20世纪1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新策略”是指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方针?这一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会议上确定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