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时期        D.唐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1%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B. 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C.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D.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内阁取代六部

C.首辅权力失控   D.君主集权加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满分5 manfen5.com

A.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此观点旨在强调

A.华盛顿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B.华盛顿的选择会冲击君主制度

C.欧洲尚不适宜采用近代民主体制        D.华盛顿的选择有助于美国的稳定与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

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

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洋务企业吸引                        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

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

A.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而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犹未改革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中国近代涉及制度之争的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35年初,国民政府向苏联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不久,蒋介石对外宣布:“日本要谈判,我们应当同他进行谈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

A.旨在扼制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C.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想D.避免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中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             B.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

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          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

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 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55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指出“一切国家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此材料切合的主张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互不干涉内政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这些话(  )

A.与当时的历史事实基本相符               B.说明法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C.说明欧共体的成立步履维艰              D.证明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1957年3月25日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16日

12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以及安土重迁。下列各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罗马法的发展    ②新航路的开辟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农本商末的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的经验论,任何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江浙省……调兵制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从便区处。

——元·刘孟保等《南台备要》

材料三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行省拥有的权力。

(3)据材料三,根据顾炎武关于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看法。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看下列三幅图片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然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界碑” 、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