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福建大田县一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A.古代的分封制度B.血缘亲族关系

C.西周礼乐文明D.文字契约的承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冒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皇帝地位的独尊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

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开始向西方学习D.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          B、乙

C、丙          D、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07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持久抗战作出了贡献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彻底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下列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满分5 manfen5.com

A.政权更迭           B.国际地位的变化

C.国家领土的变化      D.国家性质的变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祸首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绞杀后(    )

①列强将中国民众当作主要惩罚对象

②清政府完全顺从了列强的侵华要求

③列强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④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下图中却写为囻”,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人民主            B.三权分立

C.分权制衡            D责任内阁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 诗经》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有几个镜头:洪秀全的天王府壮丽宏大,有1000多宫女。杨秀清为建东王府,尽毁附近民居;“每一出府役使千数百人”;杨手下供其差遣的将军职官有3000多人,整个东王府有3万到5万人。李秀成在苏州建忠王府(即今拙政园),被李鸿章攻下时尚未完工,李鸿章惊叹为“平生所未见”的“神仙洞窟”。你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洪秀全等领导人逐渐蜕变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完善的民主政治  D.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因素包括:①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②英国已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③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④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

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材料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2)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4)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