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始皇廿八年的“峄山刻石辞”中载:“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今乃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从材料中可看到了哪些制度

①郡县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皇帝制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②③D.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这表明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说明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先进

B.秦国政权聚敛资源能力强

C.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此举主要是为了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弥补生产资料不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

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④⑤①③②     D.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以菲律宾为中转站,将大量美洲白银输入中国,换取江南的手工业产品返销到菲律宾和墨西哥,获利丰厚。江南出口的手工业品最可能为

A.蔗糖           B.棉布

C.纸张           D.瓷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义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哈罗德•伊尼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对“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理解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

B.废除债奴制,保障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民主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D.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古罗马某法律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一)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二)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人;(三)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四)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法律是

A.自然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这一说法

A.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B.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C.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D.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88

1640

1689

1765

价格指数

100

367

470

570

607

699

755

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疯狂的殖民掠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符合文中所说的“反抗”包括

A.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

B.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独立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谈论中国近代的习俗现象时说:“……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这一习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文化的侵略              B.维新思想的传播

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D.辛亥革命的胜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中共二大的分析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D.提出了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B.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报刊中,与右图报纸同时期创办的有

满分5 manfen5.com

申报》      ②《时务报》

③《昭文新报》 ④《中外纪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表右栏数字代号处所应代指的生产指数,对应正确的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时期

1912~1920

13.4%

一战后

1921~1922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抗战时期

1937~1945

-2.45%

两党内战

1946~1949

A.①:-0.68%;②:-4.5%;③:8.7%

B.①:-4.5%;②:-0.68%;③:8.7%

C.①:8.7%;②:-4.5%;③:-0.68%

D.①:-4.5%;②:8.7%;③:-0.68%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美国

美国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所占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英国、日本、美国                   B.美国、日本、美国

C.英国、美国、日本                   D.英国、日本、日本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日本学者在2004年对中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日战争的认识,90.6%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日本青年学生中持同样看法的为66.5%;在回答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神社这一问题时,64.8%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而71.3%日本青年学生则认为是祭奠战死者的神社。材料表明中日两国学生对上述内容存在历史观念上的差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灌输反日教育

B日本政府长期忽视历史教育的结果

C部分中国青年忘却历史、日本青年扭曲历史

D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复活军国主义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

B.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D.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有

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④“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历史学家曾说,假使要用一句令人误解的句子去概况某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那就是:法国大革命以自身为榜样鼓舞了他们,工业革命以其恐怖唤醒了他们。“他们”有

①莎士比亚   ②雨果   ③雪莱   ④贝多芬  ⑤海明威   ⑥列宾

A、①②③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票号的创办、发展、衰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日升昌总号在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八日给汉口分号的信中写道:“昨接成重两处来信,军务甚是紧急,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指政府因财政拮据,巧立“捐输、报效”等名目向商人搜刮钱财),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即着成伙速归重号,暂行躲避。”曾任票号经理的李宏龄说:“乃自甲午、庚子以后(票号)不惟倒欠累累,即官商各界生意亦日见萧疏。推其原故,固由于市场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

——摘编自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

材料二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材料四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演变原因。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死而不僵”的原因。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社会转型是指在一个长时段中,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机制、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15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是西方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是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时期,是欧洲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过渡时期。

——蒲国良《欧洲近代史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

材料三  1978年至今,(新)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的相应变化与调整。

——郑杭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5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的推动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其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什么特点?中国的社会转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四、简答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1930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 “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材料三  1960-1979年移民

1960年开始,中国经济与社会面临严峻的困难,于是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移民类型便是以精简城镇人口为目的的移民运动。在60年代,在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的建设规划(即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一线,西北与西南为一线),重点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建设。而为了加强这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发展,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调入大量来自东部省区的干部、技术人才、职工及其家属。从1968年其由“上山下乡运动”引发的人口迁徙影响更为广泛,但出于强烈的政策性干预与时代局限,其最终的移民成果相当有限。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上移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综合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两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三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