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罗马法是罗马人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它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而且影响深远,包括

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②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一位历史学家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共和制     B.君主制和议会制

C 议会制和共和制    D.共和制和议会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为此,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民主政治,选择了

①君主立宪制   ②共和制   ③总统制   ④邦联制  ⑤联邦制  ⑥责任内阁制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②③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

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以抗日战争时期为历史背景,讲述的是抗战开始后不久,面对日军的血腥屠杀,国共两个连队终于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中国兄弟连。该电视剧不能说明当时

A.国共两党军队都在积极抗日

B.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D.民族矛盾激化是国共双方合作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12年3月1日下午,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宣布鉴于名古屋否认“南京大屠杀”,原定举办的“日本文化周”活动将推迟举行。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基本一致

D革命对象和革命领导基本一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它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却走上了非和平的道路,这主要是由于

A.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

B七月流血事件发生

C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

D外国武装干涉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C.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D.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1954年宪法

B.民主革命纲领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A.加紧立法工作       B.加紧普法宣传

C.加紧总结文革教训   D.加紧平反冤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统一进程中的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③香港回归祖国怀抱④“九二共识”的达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14年12月20日,澳门举行了庆祝回归祖国15周年的隆重庆典。港澳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B.回归后的港澳台保持原有社会制度

C.其核心是一个中国

D.回归后港澳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相同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拳头出击”,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到80年代的“全方位”,中国的外交战略大体上十年一变。但在变化中始终坚持不变的是

A广泛结盟军事外交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专注欧美大国外交                       D对抗美苏反霸外交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1972年中日关系的改善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新时期中苏关系的改善

D.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2010年1月19日,运送八位中国维和英烈灵柩的灵车经过天安门前时,民众打出“沉痛悼念海地地震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横幅。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行动说明当前我国

A一贯坚持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原则

B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

D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不结盟政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为什么?

材料二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例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那么他将败诉,因为该法中只有“树木”一词……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以上条文选自《十二铜表法》

(2)依据材料一对《十二铜表法》的分析,有人认为《十二铜表法》没有太多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

材料三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合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3)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论证该观点。

材料四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4) 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在追求近现代民主政治过程中,一曰理念,二曰民情,三曰实践,关乎民主政治的成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民主的不同形式的发展历史正是一定政治观念和政治实践形成的历史,而这一历史在西方的具体体现最为明显。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材料二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请回答:

(1)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请指出近代西方有哪两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其政治理念和实践方式有何不同

(2)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影响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①。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注解①: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朝的对外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态度或外交状况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表现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