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云南景洪第四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缴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都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绕”,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

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民族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工业是(    

A.洋务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担)年平均值

生丝(匹)年平均值

鸦片战争前

5000

5000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

D.洋务企业的诱导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煤炭和钢铁业                         B.铁路和公路

C.建筑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中国当时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推断该现象会发生在哪一时期(    

A.19121918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并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

B.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

C.民族资产阶级来自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下列哪些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①一战结束 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③日本全面侵华 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是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1952年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一五计划时期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最大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新中国从1956年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间充满曲折,下列哪些活动显露了党在经济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  

①中共八大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纠正“文革”错误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B.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08年9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考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时说:“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土地逐渐私有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

D.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字是民国时期的一则征婚启事:“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①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③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④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下列学生的言论,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买粮、棉、油得凭票证                B.人们普遍注重节约和奉献

C.一家人在电视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D.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差别不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材料四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一下黄宗羲的观点和雍正帝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4分)

3材料四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2分)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2分)

4)材料三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4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二 19世纪后期经销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一反映出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2分)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分析材料三的图表曲线信息,说明这一时期内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有哪些?(4分)

(4)通过材料三的图表曲线走向可以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2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 。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2分)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3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2分)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1分)为什么?(3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