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广东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如果用王国维的“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此处他所谓的“天”是指

A.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B.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C.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菁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

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

C.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D.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列宁论述的哪一次战争的结果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部分官吏任免权   B.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C.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D.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经济工业化    B.政治民主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②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乘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畜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紊。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6分)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6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4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 ……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4分)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2分)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