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广东湛江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 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B. 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C.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A.独立自治的王国体制           B.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 礼乐制

C.分封制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并行

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3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太尉          C.监御史          D.刺史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该属于

A.汉代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汉代中朝的设立②唐代节度使的设置③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④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立

A.①③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据史料记载,从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由盛到衰的趋势            B.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D.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秦设郡县二级制,汉代设州郡县三级,唐代设道州县三级,宋代设路州县三级,元代设省路府州县五级,这一现象从制度设计目的的角度反映了

A.地方主动性能动性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王朝疆域越来越辽阔             D. 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A. 内外朝制                  B. 三省六部制

C. 中书省制                  D. 内阁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完全实现了官员的公平选拔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镇南关大战                 B.黄海海战

C.台湾保卫战                 D.威海卫战役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太阳出了三丈三,帮助天王打江山。打开江山享天福。享了天福永无穷。”咸丰年间广西流传的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十九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挺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挺进井冈,星火燎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D.延安时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加北伐战争                        B.拒绝张杨兵谏、导致西安事变

C.组织台儿庄战役                      D.组织对红军第五次围剿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批判当时领导人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这次会议召开于

A.国民革命期间            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D. 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B.重庆政协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古代,它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多有建树,且其政治制度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示一中的政治制度有何突出特点?(2分)图示二中创设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一图示三所示的政治制度与图示二相比,有哪些创新性的变化?(4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6分)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请回答: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2分)中国走这样一条道路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分)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