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13 年7 月,在浙江金华发现了西周古墓群4 号坑。其中出土器物中有铜环、陶器、玉器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原始三脚瓷鼎。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

A.反映西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墓葬主人应为手工业工匠

C.反映了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D.此三脚瓷鼎应该是一种釉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

A.1             B.2              C.3               D.4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元史》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由这些资料可见(  )

①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控制取得实质性进步    

②行省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

③行省制度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④元代仿西周,以皇帝为天下共主实施贵族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图——欧洲某历史时期形势图。中国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有(  )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以组织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为《1933年—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该表所示的经济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因忙于内战,官僚资本暂时放弃了对民族企业的压制

C.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了内需,扩大了消费

D.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中国近代出现的爱国主义口号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在中国土丝败退的局面下,有外国报纸报道:“自从1884年以来,广东的厂丝已经逐渐排除困难,打开销路,目前在他们的出口中,已经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现象说明广东相应行业

A.市场开放时间较早           B.生产方式变革先行  

C.开始占领本土市场           D.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同学自制的课外学习卡片“袁世凯与近代天津”。据其内容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1895年  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1902年  创办北洋女医院;

         创办北洋军医学堂;

         成立北洋烟草公司;

         开设巡警局

         创办天津官银号(天津第一家新式银行)

1904年  准成立天津电车电灯公司

A.袁世凯发迹始于在天津的活动      B.袁世凯是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

C.袁世凯推动了天津的近代化        D.袁世凯是“中体西用”的践行者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南方谈话作了一个很深刻很准确的历史评价。“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下列属于当时“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是:( )

①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   ②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

③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A.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国家财政总支出

国防费支出

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

1951

122.49

52.64

42.97

1953

220.12

75.38

34.24

1955

269.29

65.00

24.14

1957

304.21

55.11

18.12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

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5月9日援引美国方面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在美国要把小笠原基地返还日本前夕,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依据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B.古巴发生了导弹危机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欧洲建立了共同体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C.没有完全冲破计划经济的藩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

A.民主城邦里应限制公民自由         B.城邦应该实行君主专制

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应该剥夺违法者的政治权利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反封建性        B.渐进性      C. 法制化       D. 普选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两百年后,英国废除了该条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样式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

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②人民民主原则    ③工农联盟原则    ④人民公仆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2010年5月,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下列对历届世博会表述正确的是(  )

A.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重要条件是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B.1970年大阪世博会会馆设在中国驻日本使馆附近

C.1879年柏林世博会有电气化铁路展出

D.1992年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世博会促使中国开放了浦东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

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  )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发动局部“热战”                  D.成立北约组织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  )

A.北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争   C.柏林墙修筑    D.古巴导弹危机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4 ——欧洲联盟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个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睦邻外交——中美建交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19分)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四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2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2分)

(3)依据材料三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新史学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评价如何,如此评价的理由是什么?(3分)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19分)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人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1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2)请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6分)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罗斯福在货币领域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是什么?(2分)

(3)基于材料三中所说的教训,战后各国采取了什么行动?(1分)有何意义?(2分)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1

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6分)

(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