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河南郑州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官方理学实现了宇宙秩序、社会行动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

B.整个儒家道德伦理是形而上的天理的源头

C.天理不具有超越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终标准的意义

D.理学在重建儒家信仰的同时放弃了对道德价值源头的思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这段文字应出自

A.《警告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孙中山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到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较大的传播工具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3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的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6分)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2)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 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8分)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