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河南灵宝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欧美亚报刊上出现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国《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法新社新闻网──《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美国《新闻周刊》──《中国一个强悍又脆弱大国的崛起》,新加坡《联合早报》──《面对中国崛起西方进退失据》……。中国用“和平崛起”来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  ) 

① 民为贵,君为轻              ② 人性本善

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③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④西学东渐影响  ⑤抗清斗争实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的思想体现了:

A.资产阶级的本质      B.人文主义的本质

C.封建主义的本质      D.启蒙运动的本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反映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关于马丁•路德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B.使一些国家和地区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C.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基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D.它违背了基督教的本意,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西方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C.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权利     D.农民、贵族共同守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 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

A.前者完全否定了后者            B.前者发展了后者

C.前者发展和概括了后者          D.前者融化了后者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②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殖民扩张

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三民主义,主要表现在                       

A. 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 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 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 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上述口号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

C.进行民主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的新发展的表现有

①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

②三大改造政策

③国家政权理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A.中国社会性质                B.中国怎样革命  

C.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四: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2分)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6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19分)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四: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6分)(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3)材料二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4)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3分)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4分)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2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3分)(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3)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