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江西新余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C.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D.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过程中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推翻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立稳   ②列宁指明革命的正确方向  ③和平夺权的可能性破灭   ④决定尽快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近年,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德、英等国的政府或军方网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这些言论是冷战思维的表现。其思维的核心内容是

A.打击  B.共存C.合作  D.遏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出

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

C. 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D. 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美苏两极格局已结束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国,自之薛 (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满分5 manfen5.com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经济结构的变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图,从中可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满分5 manfen5.com

A.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分布城市,显示当时政治经济重心在北方

B.河运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C.城市的发展反映当时国泰民安

D.城市大都是某一区域的重要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粮食种植农业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先进的集约化农业,而西欧农牧混合的农业则是生产技术落后的、带有原始性的粗放型农业,在农业发展阶段上比中国的集约化农业落后得多。”可见,“集约化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广种薄收

C.集体耕作     D.自给自足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费孝通说:“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不但现在利用动力的机器用不上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技术不能改良农民们要凭赤手赤足在田里劳作,农业里拖住了大量人口,农民的生活程度也终是在饥饿线上挣扎。”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B.古代铁犁牛耕并未真正普及

C.小农经济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趋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满分5 manfen5.com

A.留下了传统的建筑文化  B.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并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而启动的,而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侵略下,被迫中断自身历史的发展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而开始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变。“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而启动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A.地区差异性        B.外源性 

C.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D.殖民化与社会转型同步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面两幅图为不同时期中国工业比重图。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图二

图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

图一表明中国近代轻工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图二反映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所取得的成果 

图二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中国

约43200

89%

11%

此表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      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      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如果为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满分5 manfen5.com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古语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古人还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新中国成立后有人研究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被”、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21世纪

被褥、“红包被”、高档组合家具、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

A. 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   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2分)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①材料一中美国冷战政策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4分)

②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4分)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三:柏林墙拆除后的遗址

图四:国际格局变化结构图

③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4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有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  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从19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     

——《敢为人先新闽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 与“晋商”、“徽商”相比“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的文化特质?试结合福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分析原因。(4分)

(2)近现代以来,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厦门、福州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2分)

(4)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5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15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

材料一    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她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

——党国英  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7分)

材料三    ……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三十年创造的财富比中国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是因为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现代社会。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之中……

中国的改革存在“后发优势”。中目社会的世俗化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包容性,国门一旦打开,西方世界的技术文明、经济文明如洪流浸淫沙漠一般被中国所吸收;中国三十年里做了西方人千余年做的事情。

——党国英  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与西方相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有哪些? (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