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山东德州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鼎(右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

满分5 manfen5.com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青铜铸造业发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    )

A.推行王位世袭制                   B. 实行宗法分封制

C.确立世卿世禄制                   D.实施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

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

C.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  )

《东京梦华录》    《明史•职官志》 

《明史•太祖本纪》 《明成祖实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会对皇权造成危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通判B.御史大夫

C.刺史D.监察御史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

A.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C.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公元前445午,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浓厚的军事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                               D.专制独裁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资政新篇》载:“倘邦中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吾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洪仁玕这句话是鉴于(    )

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           B.不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训

C.天京变乱的教训                   D.不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教训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

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

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

省略掉的“……”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学者王铁群说:“……至1913年底仅政治类的党团就达312个。人们熟知的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材料表明当时(    )

A.国民享有一定的结社自由           B.政党政治规范有序

C.马克思主义已经广泛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其中首先“仿效”“军事领域”的表现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       

C.编练新军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

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②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③颁布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   ④策动多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三罢”斗争出现                  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材料二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世界文明史》

(1)“秦国”和英国“在治国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

(2)“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3)英国创立的“全新的政体” 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3分)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4)“秦国”和英国的治国方针代表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指出他们的根本不同点。(4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摘编(1644年)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  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

材料三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

(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2分)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6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多处战略要地。2014年2月28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160年前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己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环球时报2014年3月3日

材料二  被解放的农民抗斗争激烈了,1861农民骚动竟至1176次。历山大成为打开潘多拉盒的牺牲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81年3月1日,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赫尔岑《俄罗斯之声》

(1)在克里米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却是色厉”?(4分)

(2)依据材料,分析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的原因有哪些?(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