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104年江西南昌市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下列表格,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古代中国生产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耦犁    ②曲辕犁    ③冶铁鼓风水排    ④铁制农具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符合上述思想的实践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成立三支海军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汉口市政府在1928年发布了提倡国货的法令,声称“提倡国货,为救国要图”, 1935年7月汉口《商报》报道:“在新市场举办了国货展销会,展出沪厂78家,汉厂51家,共45大类1000多种商品种类。……第一天销售额就达169.356.17元。”国货运动在当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制约了中国对外交流  B.刺激了列强侵略野心

C.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强化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钢铁

98

硫酸

80

78

纺锭

60

80

机制糖

90

出口植物油

70

机制纸

50

――资料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C.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0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时期

材料

结论

第一组   15、16世纪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

——哥伦布《航海日记》

欧美联系加强

第二组

19世纪

中期

世界强国英国在1846年和1849年先后废除了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和一些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希腊(1837年)、土耳(1838年)、波斯(1836,1857年)、中国(1840,1842年)、日本(1858年)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不平等贸易体系形成

第三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开通,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铁路网密布全球,洲际铁路开通的有:1869年美国横贯北美的大铁路与太平洋铁路接轨;1903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世界通讯网形成。60年代,有线电报的使用已经越出国界;70年代,电话开始使用;1901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已由200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

——麦克尼尔《世界史》

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本堂课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10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14分)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是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阶段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此阶段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