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及国际合作校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表根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整理而成。根据表中所代表的官僚机构职责,判断其所对应的官僚机构分别是

官僚机构

机构职责

掌典领百官。

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通“专”)判省事。

掌佐天下执大正,而总判省事。

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

C.尚书省、礼部、中书省、       

D.户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推断,宋朝

A.君权进一步制约相权         B.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C.集体宰相正式确立         D.政事堂与枢密院共享最高行政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有:“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朝的灶户,是以熬制食盐、缴纳盐课的方式为朝廷服役的户籍,他们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这说明

A.明朝鼓励垦荒,发展粮食生产        B.明朝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是主流            D.棉纺织业是税收主要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告诉别人应该信仰什么,也没有能够剥夺别人自由思考的权利。……没有对每一个问题利弊的详尽调查,任何人都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人们必须拥有公开讨论一切问题的完全自由,而不必担忧受到政府的干预”。这里苏格拉底旨在强调

A人的认知是相对的            B公民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

C人的良知是万物的尺度        D思想自由和理性探索的合理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据此判断,下列表述能够说明作者主旨的是

A.作者强调必须建立集权有效的中央政府

B.作者强调议会中心才能体现人民主权

C.作者肯定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D.作者主张总统权力必须受到国会的制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大生机器纺纱厂发行的股票上,曾经有这样的文字 “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以壹百两为壹股。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每届年终结账,三月初一日凭折发利”。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大生机器厂是近代中国最早使用股份制的企业

B大生机器厂采用的是官督商办的形式

C大生机器厂属于官办工业

D.大生机器厂属于官方支持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真正起点。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B辛亥革命使传统纲常观念的合法性受到动摇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遍传神州

D辛亥革命动摇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革命毕竟只是近代中国变革的一个方面,况且即使要全面理解中国革命的过程,不研究这一时期社会演变诸侧面也是不深不透的。中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而复杂的政治斗争,但它本身并不等同于社会变革,并不能代替对社会变革全局的研究”。据此判断罗荣渠在材料中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主张用文明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历史     

B.认为应该用现代化史观研究历史

C.否认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必要性

D.反对单纯从革命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这个大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法则,有它的民族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地、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毛泽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B.毛泽东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C.毛泽东主张国共两党合作需要以民族主义为基础

D.毛泽东尊崇共产国际,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依据表格结合所学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国家

   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安格森· 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 16世纪后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 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达米安·格兰特提出:“如果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据此推断他的文学主张是

A.肯定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和想象     

B.主张用现代主义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C.强调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         

D.强调现实主义文学应注重细节描写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据此判断,戈尔巴乔夫认为

A冷战是全球化过程的重大挫折           

B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

C冷战的主要责任在于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D.冷战美苏两国的主观敌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 (4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6)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4分)

(4)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7分)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2分)材料  如果第三世界在华盛顿发出了什么信息的话,那就是:我们仍然为全球化付出代价,只要我们能确信,如果我们按规则办事,它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现在起,我们要参与制订这些规则。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美)《商业周刊》1998年10月19日评论《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

评述材料中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化的观点。(就材料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史论结合,层次清晰,表述清楚)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注:崇宁年间1102-1106,为徽宗早期年号,宣和1119-1127徽宗后期年号),而祸乱极矣。”

——朱熹 

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底于神宗之雄心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8分)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朱熹和赵翼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的异同点。

(2)(7分)你认为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曾说:“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这四万万皇帝,一幼稚,二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   近世以,国家与人民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非如古之循吏可以宽简为治,一切政事皆与人民有直接之利害,不可不使人民自为谋之。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                                 ——陈炯明《建设方略》

(1)(9分)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观点,并简要评析。

(2)(6分)概括材料二陈炯明关于民主的观点, 并简要评析。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引自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7分)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次与太平军交战后。左宗棠在家书中道:“毙贼三千有余。阵斩贼多名,极为痛快。”筹办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

1874年,正当新疆局势危急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左宗棠全集》等                             

1)(9分)根据材料,指出左宗棠在国防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历史功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