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四川省高三上学期入学模拟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仅让人想起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路。这种制度是(   )

A.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 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

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南海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I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①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 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28分)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6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当时,棉纱、棉布的生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这是因为,在机器在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序,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所有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晃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为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浙市、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水平最高的地区。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据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