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市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根据该材料分析当时社会突出的问题是

A.地方势力对皇权构成了最大威胁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黄老思想下的西汉政治软弱      

D.地方势力都是刘氏势力,是皇权的屏蔽势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37年时,历史通俗读物作家房龙在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测:“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的太空人唯一能看得见的建筑物”。有人说,长城将中原地区与塞外各民族分隔开来,其实质在于区分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是指

A.不同种族间的文化        B.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

C.封建文化与奴隶制文化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料记载:明朝时,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B.北方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徙

C.人们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D.战乱带来社会经济凋敝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陈寅恪解释文人画  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右图是明朝徐渭的《墨葡萄》,图中附诗日:“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作者抒发的情感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感恩戴德    B.愤世嫉俗    C.怀才不遇    D.悲观无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不能反映当时

A.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B.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53年8月,芙国驻华全权代表、香港总督文翰报告说:“宣布中立……如果不是惟一的政策,也是最聪明的政策。如给皇帝援助,那么必须是大规模的援助,而且如果叛党的势力广泛 而迅速地扩张起来。人民大众又普遍地愿意拥戴他们的统治,这种大规模的援助是没有效果 的……太平天国并不像不向我们就范的样子,遇有适当的机会和叛党协商时,我们从叛党手里可获得政治和商务利益,也大可超过皇党。”材料反映出英国“中立”政策的实质是

A.企图干涉中国内政              B.待机扩大侵略

C.期望从太平天国获得更多权益    D.妄图勾结清政府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81年l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此段史料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不正确是

A.有线电报最早进入上海是在洋务派创办军事企业期间

B.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帮助

C.近代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D.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而非民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右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

B.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加大宏观调控

D.必须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从而促进第三产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解说词:1773年的秋天,瓦特又遭遇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和他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给他留下了六个儿女,与他共同合作的工厂又破产了,这个时候,他的生活落到了最低谷。有一位朋友推荐他到俄国去工作。……博尔顿(伯明翰一家生产小五金器械工厂主)极力挽留住了穷困苦闷的瓦特,他在写给瓦特的信中说:“我将为发动机的竣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我们将向全世界提供各种规格的发动机。您需要一位”助产士“来减轻负担,并且把您的产儿介绍给全世界。”据此可推断

A.蒸汽机的发明具有偶然性

B.博尔顿和瓦特共同发明了联动式蒸汽机

C.企业家是机器发明的重要推动力量

D.没有博尔顿的支持瓦特将无法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是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对外侵略扩张

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C.帝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33—1934年间,美国的农业种植面积减少了31万平方千米,牛马等大牲畜减少了2300万头。这一举措可以预见的效果是

 A.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          B.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失去作用

 C.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得以兴建    D.刺激了消费和生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45年l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款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l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l950年5月停止了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政策变化的原因是

A.恢复日本的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的工具

B.缓和与日本的矛盾,减轻日本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C.帮助日本发展生产,供应朝鲜战争所需军事物资

D.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羼;

材料一:……回顾这20年的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暨土地承包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突破阶段(1978年l2月一l984年l2月)。这一阶段……新的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标志的褰庭经营体制基本确立。……第二阶段是大磨合阶段(1985年1月 一l991年12月)。这一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大转型阶段(1992年1月一l996年 12月)。达一阶段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开始转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逐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开发却与英国的圈地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的圈地过程有着详细的法律制度的安排。协议圈地运动、议会圈地运动和一般法令下的圈地运动三种圈地形式并再,保证圈地过程公正而有效地进行。英国的图地运动和土地私有制的强化,奠定了英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中国无论是从目的、方式还是结果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首先对土地在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中的定位并不明确,其次,在相关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法律的保护,从而为制度化腐败和国家社会主义留有可乘之机;最后在结果方面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对经济的阻碍后果严重。……

——《中国的土地开发与英国的圈地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谈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发展的原因。(9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的土地开发和英国的圈地运动的异同点。(9分)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耕地大量被开发的原因。(7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其国土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州扩展为囊括北美广袤土地的两洋大国,其军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本土到全球的演变过程。相应地,其全球战略重点也经历了由本土到美洲大陆再到两洋战略的演变过程。根源于美国天定命运思想争扩张主义传统的两洋战略。酝酿于l9世纪末,发端于20世纪前期,一战后初露端倪,二战后正式形成。

——张林宏《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流变》

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材料三;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构建亚太“小北约”,已基本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封堵态势。这种战略包围可分东西两部分,东面以太平洋第一岛链为基础,北起韩国,以日本、台湾为中轴,一直延伸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西面北起中亚,南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两条战线对中国东西夹击。遥相呼应。美国的军事部署和亚太战略使曾经散架的对华包围困又逐步合拢、成型,并日渐强化,由此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

——张召忠《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

请评论材料中关于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的潜在挑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井田受之予公。毋得鬻卖,故王制日;田里不鬻。秦(商鞅)开阡陌,遂得买卖。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

——《文献通考·田赋考一》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口妇人二十亩……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奇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琚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和北魏孝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促进封建化进程。(6分)

(2)根据对上题中的分析,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待奴隶主贵族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l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争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

——摘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三:l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5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关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 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1)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说明这种主张影响下的美国外交政策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6分)

(2)美国是否参加国联的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9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下材料是康熙帝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

——康熙《过金陵论》

材料二:“崇祯之诛除阉党。极为善政,但谓明之亡于太监,则朕殊不以为然。明朱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稷子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亡。”

——康熙三十一年《东华录》

材料三!“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孓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

——康熙《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材料四;后世亦有无大失德而损覆其家国者,如明之崇祯年间是也。皆由臣子背公徇私,外言路者变易非?淆乱可否,曾无实心体国之人,故至此耳。

——康熙《讲筵绪论》

(1)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6分)

(2)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康熙帝对明亡原因的认识有何主要偏颇之处?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9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