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广西省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典制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书体例之一,是以记载各种制度、政策、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史书。“典制史”又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门目。汉武帝盐铁酒专营政策应归入下列哪一门目

A.选举             B.食货          C.州郡            D.礼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晋书·卫瓘传》载卫瓘与太尉汝南王司马亮的上疏说:“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可见“九品中正制”实施的初期

A.维护了士族特权            

B.以打击官僚门阀势力为主要目的         

C.有利于下层社会人员向上层社会流动           

D.更加重视道德标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近年来,出版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精卫》、《蒋介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其反映的实质是

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                  

B.革命史观的消失

C.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                  

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1950~1993年中国外贸交易额统计表(部分)(单位为百万美元)

 时间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日本

47

83

454

807

9201

39066

美国

238

4813

27660

苏联

337

1790

406

45

492

A.在1970年之前,中国只与建交国家进行外贸 

B.因对峙造成中国与美、苏外贸均出现空白年份

C.外贸额的变化一定程度反映了外交关系的变化  

D.在改革开放推动下,中国对美日出口额激增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有什么用?》中引用了比利时历史学家皮雷纳的一句话:“如果我是文物收藏家,眼睛就会只盯着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由此可知布洛赫认为研究历史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

A.具有感悟生活的欲望              B.关注原始文物的价值

C.局限于历史的情境中           D.只注目现实世界即可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上述材料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A.城市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城市化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         

C.对城市化处理不当,会加剧社会矛盾    

D.法国城市化开始过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宪法第3条第3款规定:“国会有权宣布对于叛国罪的惩处,但叛国罪犯公民权的剥夺,不得影响其继承人的权益,除剥夺公民权利终身者外,不得包括没收财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执法权

B.宪法不注意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C.美国公民的财产权可因叛国罪而被没收

D.宪法内容体现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苏联解体以后有一个民意调查。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全俄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让受询者对俄罗斯五个时代——1917年以前的俄罗斯,斯大林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叶利钦时代,普京时代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时期有4项正面指标得分最高,其中最不可能的是

A.有社会保障     B.科学与技术有成就  

C.工业强大       D.有公民和政治自由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互相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材料二: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材料三:“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阅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4分)

(2)材料二中钱穆所说的政治方面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分析引起钱穆所说的政治方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在1911年的大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8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6分)并且列举 “群雄竞起”的表现。(2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材料一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但是它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早在1915年,"以工代兵"计划就已经在酝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在此意义上,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中国最终正式参战时,自然怀有许多参战目标:短期目标是获得协约国的财政援助、收复山东主权以及德奥利益范围;长期目标就是中国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尽管参战所得没有完全达到中国领导人最初的参战期望,但是中国至少能够出席战后和平会议,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材料二 以下为有关中国参战"以工代兵"的相关资料

1918年《晨报》的一篇文章所言,“大战即终,十九世纪文明告一段落,而二十世纪文明方从兹发展。换言之,即世界由旧时代而移入新时代。”“故我国民果欲为适应时势之国民,第一须求得有方针之教育,第二须其方针无背于世界之新潮,否则惟有自归淘汰而已。此则吾人所应大觉悟者也”。

1917年8月,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中国甫一宣战,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并收复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子赔款。更重要的是,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也被中国一概取消。

蔡元培写道,“中国有幸吸收欧洲文明。在欧华人就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前驱。”

1919年1月,李石曾和吴稚晖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该会帮助了许多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到欧洲勤工俭学.

李大钊宣称,“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根据李永昌先生的研究,一战后风靡国人的两大口号“公理战胜强权”和“劳工神圣”实乃源于中国参战及派出华工。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战“以工代兵”的华工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