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西周的宗法制                         B.秦汉的郡县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明清的内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A.“天人感应”学说                       B.“因信称义”主张

C.“大一统”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自言,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 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J?布鲁姆说:1787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一个国家平等的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对这段话的看法正确的是

A.美国新政体的建立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B.联邦制民主共和国是大国最为适合的政体

C.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创造

D.美国政体的优越性在于实现了对政府权利的制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期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使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列宁这次谈话的背景是苏俄正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                        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12年贺岁片《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它讲述的是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6个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平、上海已被日军侵占                B.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艰苦抗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C.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它”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行政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回答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钓鱼岛问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朝日新闻》所描述的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冷战时代的结束                        D.日内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缔结关贸总协定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它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2010年2月,欧盟连续召开三次重要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希腊债务危机给欧元区带来的影响。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欧元正式启用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②欧元区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完成

③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④欧元的使用引发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D.富人乐于输纳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此现象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际组织多元化趋势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纱、洋铁、洋火、洋针、洋蜡等洋货占领了大部分东南沿海市场,生产土货的许多手工业面临着破产。受洋货冲击最大的是传统手工棉纺织,洋纱、洋布的大规模涌入,使得手工棉纺织业陷入困境。同时,丝织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掠夺的重要农产品。

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四 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

——《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

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把国内问题置于全球增长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会成为一项孤立无援的事业。                          

——《全球化进程难以逆转》

材料五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联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工业革命前和工业革命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4分)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外经济联系加强的主要表现。(3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表明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据材料四概括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3分)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30多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古今中外,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相互影响,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体现的两种政治体制各是什么?请写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经济根源。(4分)

材料二 明宪宗(1464一,1487年)时,国家的经济无法再支持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厚往薄来,而且沿海倭寇作乱,所以再次捡起祖制,实施海禁。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这时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对自身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之所以如此,因为三大革命(包括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3)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除科学革命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欧洲扩张不可阻

挡的推动力和力量”?(2分)

材料四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4)根据材料说明战后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你如何认识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的相互关系? (3分)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教育言论。

“有教无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当仁不让于师。”

(1)表格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3分)

材料二  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何深远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民办高校)

951

571.5

51.4

(3)据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