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说文解字》注释:“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是周人心目中对分封制的定位。周王朝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主要对象有

①王室子弟     ②功臣     ③先代贵族     ④民众中的贤能之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C.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      D.掌管地方军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 曰县。常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      ②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④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①               B.②               C.③               D.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种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制      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

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

③文化专制,以确保思想的一统 ④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上有一座“北洋海军忠魂碑”,它是为了纪念在此发生的一场惨烈的战争而建,请问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 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A.左宝贵的部队                         B.邓世昌的军队

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武昌起义爆发 ②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④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历史上曾用过皇帝年号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如按中华民国纪年算,公元1949年应是

A.民国28年        B.民国37年         C.民国38年        D.民国39年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中写道:“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材料中的“革命事件”是指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八一三事变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惟欲征服支那(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引自《田中奏折》)20世纪30年代,为了先征服中国,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事变,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二八事变” ②“八一三事变”③“九一八事变”④“华北事变”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公告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

A.国民党放弃了反共战场                  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抗日战争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血战台儿庄》                        B.《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C.《百团大战始末》                       D.《热血忠魂:抗日名将张自忠传奇》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日军队由国共共同领导                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起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中国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                D.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中国近代史史实有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辛亥革命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作出的战略决策有 

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上表说明:

A.新中国是中共和民主党派联合的政府

B.中国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共的政治地位不稳固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以下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根据说明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最佳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                    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香港政府为庆祝回归10周年,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香港走上歌词中的“路径”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一位美国记者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会议后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应当是 

A.中苏会谈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中美会谈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既代表了近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崭新视野,也是探索科学和民主“百年长途”的终极答案。

——摘自总理温家宝2007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解。(6分)

(2)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9分)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阅读出版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的几天后,一篇评论写道:“作为一个国家,整个20世纪,法国仿佛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然而上个星期,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法国因此再次震动了世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了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戴高乐不顾美国的反对,承认了北京共产党政权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整个决定将严重地破坏美国的亚洲政策。”

——美国《时代》周刊

(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同中国建交的目的及影响。(5分)

材料二  在经历一段“冰冻期”后,……中法两国重申坚持《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意本着相互信任的精神就涉及双方根本利益的事宜加强协商。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双方认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愿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2009年4月21日,《中法联合公报》

(2)据材料二,指出2009年4月中国与法国复合的重要前提是什么?中法关系复合是基于怎样的共同利益?(4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一次聚会上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实际上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可谓时下中法关系的一个隐喻:“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009年4月24日,《中法关系:一山放过一山拦》

(3)材料三对中法关系的前景作了怎样的预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