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河南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特点是:

A.粗放耕作                             B.精耕细作

C.家庭生产                             D.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突出成就的是

A.开发圩田                            B.间作、套种和复种

C.较早使用耒耜                          D.科学育种与掌握农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和农具等生产资料 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

③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交换         ④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制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选购商品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用纸币购买瓷器             D.可以去会馆看望同乡友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说明:

A.农业经济发达,富裕地主增多            B.手工业发达,富裕者增多

C.商品经济发达,富商增多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

C.在封建社会前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中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主要原因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物美价廉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            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客观结果

C.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洋务运动的促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D.自然经济并末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政府的措施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近代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及失败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①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②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   ④半开工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的刺激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办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这说明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以上言论应出自: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得出这一历史结论主要是由于洋务派

A.兴办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B.筹建近代海军和海防

C.创办近代教育,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D.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材料l:《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6分)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2分)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3分

(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根本目的何在?(2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2: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3: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4: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5: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6:“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4、5、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材料6反映了什么思想?(1分)请简要评价此思想。(4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图案,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1分)说明“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4分)

(3)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