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乔家大院之类的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近几年来,中国民众对石化、电信、保险、水电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这些敏感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C.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                    D.信息时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       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C.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读书,阅读《申报》、看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兴奋地说:“五年来,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他感叹的洋务建设成就是

A.海军的兴办                           B.电报局的兴办

C.民用工业的创办                        D.新式学堂的兴办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D.规范企业行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人说:“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过份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了历史依据是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市场经济

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计划经济

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A.对抗马歇尔计划                        B.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C.打破冷战僵局                          D.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充分调动了农工的生产积极性

B.完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借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二次大战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源于1944年一次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②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③对世界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              ②              ③              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88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发布行政令,将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的骨灰迁入“先贤祠”,让他与卢梭、雨果等伟人安息在一起。让·莫内推动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始于

A.关税同盟建立                         B.欧洲共同体成立

C.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D.欧盟成立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93年欧盟的成立

B.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

C.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D.2002年欧元作为欧元区单一货币正式启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世纪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方式的出现 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种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成就,但其弊病和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请回答:

(1)受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苏俄分别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4分)分析由“直接过渡”向“利用资本主义”转变的原因和影响。(8分)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经济上的弊端苏联进行了哪几次改革尝试?(6分)试分析这几次尝试失败的共同原因和对苏联历史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6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

——以上资料均摘自孙颖、黄光耀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2005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全球化”(见下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代表哪些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成立说明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4分)

(3)你如何看待“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