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四川省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一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口口口口……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致良知           B.发明本心          C.经世致用         D.读圣贤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不理朝政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  ②抨击神权   ③离经叛道  ④男尊女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一束纸张 ②一部杂剧剧本 ③印刷精美的《金刚经》 ④王羲之的《丧乱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07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于2007年2月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以过端午节的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屈原

①热爱祖国和人民 ②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著追求

③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 ④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所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仅)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24年,当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他需要新血液。”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容有    

①提出民生主义        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③提出联合苏俄的主张  ④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为了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10年4月14日7时许,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受灾群众达十多万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4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各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材料三  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材料四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奕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4分)

(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一至材料三表明中国近代化发展到了哪一层面?(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4分)

(5)与材料四相比,材料五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