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下列哪一主张与该观点不相符合?

 A.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权力                    

B.教会以《圣经》为最高旨意    

 C.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                 

D.封建君主权力可以支配教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指改革中的 

A.颁布“解负令”                   

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发展工商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分封制一郡县制一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对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lO.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德意志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Deytscher Kaiser)而非德国皇帝(Kaiser von Deutschland)。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

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

D.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违宪的一项是

A.总统是国家权力的重心                 

B.行政机关官员兼任国会议员

C.总统统率陆海空三军                   

D.联邦法院的法官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托马斯·潘恩说:“把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种能够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的领土与不同数量的人口的政治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代议制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     B.代议制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

C.代议制能够体现每个人的利益     D.代议制是一种直接参政议政的组织形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郑板桥评价黄慎一幅画:“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由此可见,郑板桥  

A. 赞赏绘画的求真风格    B.肯定作者的忘我精神

    C.抨击文化专制的桎梏    D.赞赏文人画抒情写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一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一前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D.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社会契约论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天赋人权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C.长征取得胜利                     

    D.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B.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他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立意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下列与他不同风格的作品是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大卫·科波菲尔》

C.《约翰·克里斯朵夫》              

D.《苹果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重要历史影响。(5分)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4分)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4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年代

事  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演变的基本趋向。(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5分)

 

(4)根据上述材料综合概括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中国人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2011年8月31日凤凰网历史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 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3分)

(2)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分析汉代是如何实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3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5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建设常成为富国强兵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

(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⑴  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些规定的实行使秦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规定对当时社会制度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2)材料一反映北宋初年面临着什么问题?后来王安石在变法中又采取哪些对策?(3分)

 

(3)材料三中“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和“训练阵法”分别是指什么?分析其对埃及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