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的这番言论说明他(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礼法并施         D.提倡上善若水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B.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后三杰”的作品大部分是有关天主教的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宣传基督耶稣至高无上            B.忠实的为罗马教廷服务

C.利用宗教外衣宣传人文主义        D.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思想落后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D.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是适宜的(    )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汉赋    ③昆曲    ④小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人文动力是(   )

① 冲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② 理性主义的熏陶    

③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

④ 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新社台北(2005年)四月十九日电: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十九日晚七时许,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相对论发表一百周年。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   )

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诞生的历史背景包括  (   )

①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涨    

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③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④基督教会承认上帝创世说有问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泰坦尼克号遇难消息传出后能有600多人获救主要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雷达技术         B. 声像技术    C. 无线电技术       D. 通讯卫星技术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10年5月1 日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中国也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工具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当时(    )

①中西方存在巨大的差距  

②欧美诸国科技进步,实力强大   

③中国生产产品工艺落后

④中国尚未跨过近代科学门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

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 

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陈独秀在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认为的“变”主要是指 (    )

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政治制度

C.变革教育制度          D.变革经济制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据记载,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种现象说明民族工业:

①力量弱小

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③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④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寻求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官府的庇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

① 土地改革                        ② 人民公社化

③ 农业合作化                      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四: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五: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政治主张的原因。(4分)

 

 

(3)指出材料三是谁的观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四中出现与材料三中截然不同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五,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6分)

s5u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出现了启蒙思想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与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6分)

 

 

 

 

 

 

 

(2)概括东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3)17世纪中国的启蒙思想只能称作“中世纪末的产物”而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却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东西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   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了什么认识?其依据何在?(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4分)

 

 

 

(3)李鸿章和康有为为什么会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不同的认识?(3分)

 

 

 

(4)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