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A.四川都江堰    B.扬州古运河     C.关中郑国渠    D.河北赵州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天仙配》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①自给自足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注重生产工具的更新  

④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晚上“市”门紧闭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右图所示耕犁是中国古代农具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开始使用的时间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浙商     B.闽商     C.粤商    D.徽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唐代制瓷业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下列瓷窑当时以生产白瓷著称的是

   A.钧窑       B.越窑       C.邢窑      D.景德镇窑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以下图片可以反映汉代普遍使用的犁或犁耕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最为精美、质量最高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仔细阅读图上文字。从该“印记”中我们可以推断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该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作坊   ②针铺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  ④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 出现劳动力市场                 B. 工匠技术水平高

C.实行计时工资                    D.存在失业现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07年12月28日,广东省在阳江海域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余件。下图是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彩瓷

A.②③     B.①③      C.③       D.①②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代    D.唐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轻视手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长安城的落日》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有

①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②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③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④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据史书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①以种植业为主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当时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清代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镇是

  A.汉口      B.苏州    C.佛山     D.景德镇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                     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草市由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开始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

  A.19世纪70年代前后                B.甲午战争后

  C.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让我们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以下人物活动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张謇    D.梁启超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材料反映了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B.外国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本国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某同学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到右边的图表,它不适合于研究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状况

  C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发展           D.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1947年,上海五家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行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右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  份

茶(万磅

丝(包

1845年             

8019

13 220

1851年

9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92 896

  A.中国茶、丝加工水平高,竞争力强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另一障碍来自于

  A.地主阶级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官僚资本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 民国初年     C. 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他们的名义注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省的商办小轮船公司几乎都采取这种做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控制

C.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压制      D.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利益一致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

①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

 ③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表2“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表2反映出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后天畸形”,是因为深受压迫。压在民族工业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势力  ③官僚资本  ④愚昧主义  ⑤教条主义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在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发展较快的部门是(  )

A.通讯业和面粉业                 B.钢铁冶金业和丝织业 

 C.纺织业和面粉业                 D.化工业和通讯业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详细信息
45. 难度:简单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在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     D.绝大部分的缫丝等轻工业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最早投资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

  A.商人、地主、买办、华侨、官僚        B.洋务派官僚和商人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详细信息
48. 难度:简单

阳光卫视2007年7月16日开始播出的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5集播出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源和继昌隆》。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  )

①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大量引进外国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49. 难度:简单

“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

  A.1853—1863     B.1885—1895         C.1912—1922     A.1937—1947

 

详细信息
50. 难度:简单

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清政府的压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5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铁锄                           牛耕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始于何时?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这种基本模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这种模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详细信息
5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到二十余。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   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杭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末”和“本”各指什么?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3)在对外贸易方面,明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4)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你如何看待这一种人?

 

详细信息
5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1892年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1896年

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7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1934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材料二:清朝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朝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署张裕酿酒公司的营业执照。奥国驻烟台领事官巴保男爵持有奥匈帝国颁发的酿酒证书,他主持酿制的高月白兰地、夜光杯、琼瑶浆等十五种产品工艺各异,个性鲜明,很快风靡一时。巴保在张裕酿酒公司一直工作了十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奉命回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张裕酿酒公司的生产经营有什么特点?

 

(2)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里,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张裕酿酒公司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还有什么因素阻碍它的发展?

 

详细信息
5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右图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间?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