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    )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          (    )

A.是否出身王室                      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  

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D.是否立有军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措施不属于削弱相权的是          (    )

  A.秦朝实行九卿制度                 B.汉武帝设置中朝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D.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①行省制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

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

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

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反映了                   (    )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表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D.会馆是政府设立的处理商人与政府关系的机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该碑刻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    )

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    )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    )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    )

   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②区域分工明确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生产社会化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                    (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唐元和初年

北宋治平年间

南宋初年

元朝中统四年

明朝永乐初年

铁年产量

207万斤

824.1万斤

216 2144斤

584 4000斤

1957 5026斤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

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    )

A.重视商业的作用                   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                   D.提倡农商并重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老师介绍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下图),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          (    )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21分)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8分)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5分)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2分)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1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中图1和图2的对比,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4分)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5分)

(4)根据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分)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3分)

材料二: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2)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分)

(3)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2分)

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4)概括材料三的观点。(2分)分析董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5)根据材料四、五,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

   (6)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段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2分)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2分)其目的何在?(2分)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2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