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高考真题新课标文综卷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庙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生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开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新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选《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界限的确定。(8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别愈吉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无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先选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