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河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表明青铜铸造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工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B.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C.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                  D.随着商朝灭亡而衰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

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社会的对外贸易,多带有政治性色彩。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思想观念保守         B.防御外来侵略,维护统治的需要

C.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D.交通不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是对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B.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C.在多重因素的阻力下,发展不顺利

D.其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世纪六十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七十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八十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九十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D.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作用           B.资产阶级的不懈努力

C.外部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D.中国民众的爱国支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小明的曾祖父在解放前是个资本家,他经常给小明讲解放前的创业经历,下列经历可能的是

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初,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十年内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战胜利后,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三毛的苦难生活,他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美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据此可以推断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什么时期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确立这组图片主题,最恰当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29年,河北小张创办小吃店“好再来”,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政府开始着手对“好再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小张在改造后的命运有可能是

A.继续经营他的店铺,并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继续经营他的店铺,还雇佣部分工人

C.不能像以前一样经营店铺,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

D.不能像以前一样经营店铺,但店铺仍属他所有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A.人民公社    B.大跃进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面是南方某地上报的粮食产量数据图,对图中数据反映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1949年亩产量低.主要是抗美援朝物资紧缺导致

B.1952年亩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1958年亩产量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农业生产

D.1962年亩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的纠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国家工作重心刚刚发生转移               B.三个代表思想的推动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自发的伟大创造……。”此段引文评价的“这一制度”应该是

A.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884年《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况。从中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A.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化汇申城       

B.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

C.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髻宽袖显身份      

D.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开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图为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中国传播媒介的“第一”,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在19世纪70年代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在20世纪20年代 

③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 

④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正式开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博采众长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图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一幅纸质地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两汉时期纸已成为最普遍的书写材料      

B.证明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   

C.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出生于甘肃天水     

D.两汉时期纸极其珍贵仅用于绘制地图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诗经》            B.《三国志》    C.《唐书》        D.《明史》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书影中的字体是篆书     B.采用木活字印制而成

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不大D.直接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繁荣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人画的鼻祖是苏轼,创作时强调个性表现

B.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以花鸟为主要创作题材

C.文人画集中体现画家多方位的文化素养

D.文人画是科举取士的重要内容之一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台湾学者柏杨比喻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晚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认为自己只要也有这么一副漂亮手套,就可发生同等威力。柏杨的比喻

A.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B.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C.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D.批评了当时的“中体西用”观念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B.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此后,旧势力要继续实行官僚军阀专制,要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旗子下进行。这就为中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进一步向封建主义发起进攻打开了一个缺口,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其”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详细信息
45. 难度:简单

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B.倡导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C.变革制度,建立民主共和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48. 难度:简单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49. 难度:简单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详细信息
50. 难度:简单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51. 难度:简单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52. 难度:简单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三大政策”                  D.开阔胸怀

 

详细信息
53.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 “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详细信息
54. 难度:简单

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路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55. 难度:简单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B.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C.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D.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旗帜

 

详细信息
56. 难度:简单

某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曾发表毛泽东的一篇光辉著作,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在这一年,《人民日报》还有可能发表过                                                               

A.《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社论

B.《新民主主义论》的全文报道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道

D.关于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报道

 

详细信息
57. 难度:简单

 对“双百”方针叙述正确的是

A. 学术上百花齐放,艺术上百家争鸣                    

B.提出于社会转型期

C.建国初期代表作品有《红岩》、《保卫延安》、《平凡的世界》

D.在实践实施中比较顺利

 

详细信息
58.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A.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了国际地位    

C.“两弹一星”是新中国生存的前提 D.中国科技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详细信息
59. 难度:简单

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详细信息
60. 难度:简单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的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斯多亚学派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61. 难度:简单

(20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一定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6分)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

 

详细信息
62. 难度:简单

(20分)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请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8分)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