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西省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以下是中国古代两本史学名著的篇目,与这两本书体例相同的著作分别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司马光《资治通鉴》/希罗多德《历史》   B、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迁《史记》

C、司马迁《史记》/袁枢《通鉴纪事本木》   D、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隋书·炀帝纪》记载:“(大业三年)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隋筑长城是为了防备

A.匈奴南下           B.蒙古南下       C.东突厥南下     D.鲜卑南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人期待“天下士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着皆欲立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的境界。则需

A、实行“无为”而治         B、 实行仁政

C、知人善任                 D、 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时人赞叹“江南之为国盛矣”。形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前提和最主要因素应是      

A.统治者施行劝课农桑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大量北方人口的南迁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唯凭通事(及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得”,此材料的反映了当时哪些新现象                                          

①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②出现买办阶级 

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④中外贸易状况有所改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61年,奕曾把清政府面临的形势比做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他在一份奏折中说“综汁天下大局,是今日之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伐魏……”。“魏”在这里指的是                                                                             

A.对中国领土蚕食鲸吞的沙俄          B.急于占领中国市场掠夺财富的英国   

C.正在迅速崛起企图灭亡中国的日本    D.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持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  D.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势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要求现世享受的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①它使受援国度过了经济困难 

②它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势力范围

③它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商品输出市场

④它使受援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受美国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经济发展,确保一战胜利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

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

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不仅给予中国经济援助,抗美援朝期间还向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了坦克、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但是苏联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向志愿军提供空中支援的要求。斯大林说,苏联空军不能进入朝鲜境内协同志愿军作战,那样将在国际上产生不好影响。

材料二:美国入侵朝鲜后,毛泽东在一封电报中指出,我志愿军赴朝作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指社会主义阵营),对世界都有利”。

材料三: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继续向中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1959年,赫鲁晓夫以援助中国发展海军的名义,向中国提出建立由苏联指挥的中苏联合海军舰队的要求,遭到毛泽东的断然拒绝。毛泽东回答说:“事关到中国主权问题,一个字都不能谈”。不久,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所有援助。

材料四:毛泽东得悉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专家和技术资料后,豪迈地说:“赫鲁晓夫停止向我们提供尖端技术,好极了!我们可以自己搞,接受了人家的援助,这笔帐是很难还清的”。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我国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艰苦奋斗,1964年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援助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材料一反映当时苏联对美国奉行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三看,苏联对华援助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苏联停止对华援助的后果。

(4)奥运圣火4月5日传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1917年这里曾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两次革命的性质分别是什么?请你用史实简要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对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

材料五  2008年3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英国《泰晤士报》将北京奥运会与德国希特勒举办的奥运会相提并论答记者问时指出,该报把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的德国奥运会相提并论,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也是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侮辱。

(5)材料一中秦刚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再次崛起的原因。从德国崛起的曲折历程和中国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历史中你会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其中法德实现和解成为西欧联合的关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1年4月11日,履新不久的阿登纳以西德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访问巴黎。阿登纳曾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1958年6月,戴高乐重掌法国大权。他说:“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

材料二 戴高乐学会暨基金会的会长级代表弗朗索瓦·凯斯莱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家有3个人死于德国人的枪下,他妻子家庭中有4人被德国人打死。这种悲剧在法国很普遍。凯斯莱的女儿在德国工作,起初凯斯莱的母亲说孙女千万别嫁给德国人。当这个女孩后来真嫁给德国人、并且生了一个孩子以后,老人现在认为这也很好。当然,这也同德国人的认罪态度有关。德国人从心里真正承认那些战争罪行,他们也不理解当年的德国人怎么能犯下如此残忍的战争罪行,他们有一种负罪感,为前人承担历史责任。(《人民日报》,2004年1月21日)

材料三 世界区域图(图10)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分析法德实现和解的原因。(12分)

(2)你认为法德和解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否有借鉴作用?请说明理由。

(3)经过图10中甲海域的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线,试分析其原因。

(4)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主要由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等五个方面决定。试从基本实体方面分析图10中乙国所具有的优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