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西省2010-2011学年高三9月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束发 ②而立 ③垂髫 ④总角 ⑤期颐 ⑥弱冠 ⑦耄耋 ⑧不惑 ⑨花甲 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         B.③④⑩①⑥      

C.①③⑤⑥⑩         D.④⑥⑨⑩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D.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人刑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家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维新派的思想中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不少内容,但其中不应包括

A.自由平等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      C.三权分立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船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中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希腊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后人对希腊民主也有所发展。下列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中,不能从希腊民主政治中找到源头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                        B.美国总统每届四年的任期

C.法国参议院议员的选举方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C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材料中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右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的封建改革

C.改革的内容只涉及军事领域

D.改革重点是发展民用工业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果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彻底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C.农奴用赎买的方式得到土地              D.基本上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右图主要反映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善               B.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      

C.日本“文明开化”政策带来的变化   D.日本敌视西方先进事物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又是什么?(2分)

 

材料二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2)依据材料二回答,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阐述理由。(3分)

 

材料三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清 林纾《畏庐琐记》

(3)依据材料三,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4分)

 

材料四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4)依据材料四,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3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5分)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据李雅菁《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状况》)

材料三: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四: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1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一颗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三: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与物体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材料四: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黑色火药制成的火箭,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多极火箭飞行原理提出、液体火箭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宇宙探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在科技发展中哪一方面的成就?(1分)

(2)材料二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5分)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有了哪些新的发展。(3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1分)

(4)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

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种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