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一般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

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

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

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北宋中期,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推动日本近代化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A.推进殖产兴业

B.发展教育

C.改革社会风俗

D.承认土地私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俄国1861年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俄国、日本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国、日本

A.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变革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它们是

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B.《海国图志》、《天演论》

C.《变法通议》、《新青年》

D.《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6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6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21分)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8分)

(3)结合材料二比较说明明治维新成功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