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集团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铬被广泛应用于电镀、颜料等化工生产中,但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铬渣中含有铬酸钙等致癌物,会持久损害地下水和农田。因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铬污染。铬酸钙(CaCr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B.3 C.4 D.6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是由核外电子决定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将丙投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时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盐水除水垢

B.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C.用铅笔芯代替石墨来试验石墨的导电性

D.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绒和棉线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一定含有氧元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

A.HClCuSO4KNO3Na2SO4

B.FeCl3HClNaClNaOH

C.CaCl2K2CO3HCl(NH4)2CO3

D.NaNO3Na2SO4HClH2SO4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OH溶液

KCl

适量稀盐酸

C

NaCl溶液

Na2CO3

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D

O2溶液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一无色溶液X分成三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BaSO4固体、CaCO3固体、Mg(OH)2固体,产生的现象如表,则该无色溶液X(    )

加入物质

BaSO4固体

CaCO3固体

Mg(OH)2固体

现象

固体难溶解

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气体

固体溶解

 

A. B.稀盐酸 C.Na2CO3溶液 D.酚酞溶液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向含Fe(NO3)2Mg(NO3)2Cu(NO2)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得到的溶液或滤渣的叙述正确的是(不考虑溶液中存在的微量HOH)(    )

A.若滤液中含Fe2,则滤渣中一定不含Fe

B.若滤渣中含Cu,则滤液中一定含Fe2

C.若滤渣中含Zn,则滤液中含2种离子

D.若滤渣中不含Zn,则滤液中至少含3种离子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现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图①表示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图②表示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石灰水

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

D.图④表示向pH13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反应②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_____

(2)反应①在反应分离室"内进行,将NaOH溶液和CaCO3分离的操作是_____   

(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

A.捕捉到的CO2可用于制备其他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B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D.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____有关(填字母)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活动性

(2)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填字母)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锈

(3)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观察到溶液变黄,并有无色气泡逸出。

①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

②若要验证铁丝、铜、铝的还原性,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

 

三、结构与性质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2)t1℃时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除了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釆取的方法有_____

(3)t2℃时,A的溶解度为25g,在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A中混有少量的杂质B,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A,可以釆用的方法是_____

 

四、实验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代号a所指仪器的名称是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B中一会儿,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李祥同学认为这是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干扰所致。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OH)2CO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你的解释还可更简捷,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3)张华同学用烧瓶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后,向其中加入过员无色透明的M溶液组成C装置,振荡,发现烧瓶中的气球逐渐变大,且溶液始终无色透明,则M可能是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4)请设计一个方案,验证C装置中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简述实验过程:_____

(5)A中药品换成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五、原理综合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锻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的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填写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_____(合理即可)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Na2CO3溶液

_____

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乙、丙两位同学的方案、现象和推理均正确,请你根据实验流程对甲同学设计的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_____

 

六、计算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是某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

 

盐酸(分析纯)

化学式:HCl

质量分数:36%

密度:1.18g/mL

体积:500mL

(1)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其质量分数会变小,这是由于浓盐酸具有较强的_____,所以浓盐酸必须密封保存。

(2)将该瓶浓盐酸全部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1.8%(密度约为1.06g/mL)的盐酸,需加入水_____mL(ρ1g/mL)

(3)含杂质40%的石灰石10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得到CO2_____(假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七、原理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氢氧化钙长期存放容易变质。某科学探究小组在实验时取了一瓶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来检验其变质情况。首先取氢氧化钙样品12.2g于锥形瓶中,加入32.8g水,充分振荡形成悬浊液,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29.2%的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实验测得加入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图中AB段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是_____

(2)图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精确到0.1,写出计算步骤)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