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一带一路”贸易使国外的特色产品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下列商品的主要成分所对应的材料类型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
| 2. 难度:简单 | |
|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煅烧贝壳 C. 古法炼铁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用Na2S处理含Hg2+废水:Hg2+ + S2− = HgS↓ B. 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减少SO2的排放:2CaO + O2 + 2SO2 C. 工业上将Cl2 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Cl2 + OH- = Cl-+ ClO- + H2O D. 向漂白液中加入适量洁厕灵(含盐酸),产生氯气:ClO-+ Cl-+2H+ = Cl2↑+ H2O
|
|
| 6. 难度:简单 | |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 B.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C.c( D.无色透明溶液中:K+、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铜丝溶于浓硝酸生成绿色溶液:3Cu+8H++2NO3-==3Cu2++2NO↑+4H2O B. 稀硫酸与Ba(OH)2溶液混合出现浑浊:H++OH-+ Ba2++SO42- =BaSO4↓+H2O C.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小苏打溶液出现浑浊:Ca2++ 2HCO3-+2OH-= CaCO3↓+CO32-+ 2H2O D. 在A1C1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出现浑浊:A13++3OH-= Al(OH)3↓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C.
|
|
| 9. 难度:中等 | |
|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S B.Na C.NH3 D.Al2O3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醇的沸点高于丙烷 B. 氨基酸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反应 C. 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二醇>苯酚>溴乙烷 D. 光照时异戊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最多有5种
|
|
| 11. 难度:中等 | |
|
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下列关于这种衍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9H8O3Br B. 不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沉淀 C. 与HCHO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应 D. 1mol此衍生物最多与2mol NaOH发生反应
|
|
| 12. 难度:困难 | |
|
以氯酸钠(NaClO3)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1中,每生成1 mol ClO2有0.5 mol SO2被氧化 B. 从母液中可以提取Na2SO4 C. 反应2中,H2O2做氧化剂 D. 采用减压蒸发可能是为了防止NaClO2受热分解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14. 难度:中等 | |
|
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 B.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速率和HI的平衡转化率 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H2O+ I2=H2+2H2SO4+2HI
|
|
| 15. 难度:中等 | |
|
黄铜矿(CuFeS2)是制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合理的是_____(填代号) a.高空排放b.用于制备硫酸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的催化过程___、___
|
|
| 16. 难度:中等 | |
|
烟气中SO2和NOx(NO及NO2)的脱除对于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1)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脱氮是通过氨水吸收烟气,得到含 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吸收液中含有 ②吸收液中的 (2)经测定,在烟气的吸收过程中,吸收液对NO2的吸收率随烟气通入量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
|
| 17. 难度:中等 | |
|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如图表示。
(1)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固定,其中属于固氮作用的一步是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 (2)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海洋中存在游离态的氮 b.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d.向海洋排放含 (3)有氧时,在硝化细菌作用下,
|
|
| 18. 难度:中等 | |
|
选择性催化还原是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 NOx转变为 N2和 H2O,这是目前国外硝酸厂进行尾气治理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某小组同学拟验证NO能被氨气还原并测算其转化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制取氨气用A装置,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若用B装置制取氨气,则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用C装置制取NO时,用可抽动的铜丝,其优点是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 (3)装置⑦的作用可能是 ____________; (4)若进入装置⑤的NO共 2688mL(标况下),氨气过量,最后收集到标况下2016mLN2,则NO的转化率为___。
|
|
| 19. 难度:中等 | |
|
下图是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1) 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 C试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 如将B试管换成D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填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化学式;如有需要,可加装防倒吸装置) (5) 实验结束后,证明A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
|
| 20. 难度:中等 | |||||||||||||||||||||||||
|
某同学在做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于是对黑色物质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铜片与浓硫酸反应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②为证明A装置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 (2)探究实验1中120℃~250℃时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中可能含有CuO、CuS、Cu2S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资料1:亚铁氰化钾[K4Fe(CN)6]是Cu2+的灵敏检测剂,向含有Cu2+的溶液中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资料2:
【设计并实施实验】 实验2.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O
①试剂A是_________。 ②甲认为ii中溶液无色有可能是Cu2+浓度太小,于是补充实验确认了溶液中不含Cu2+,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实验3.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CuS、Cu2S
【获得结论】由实验2和实验3可得到的结论是:实验1中,120℃~250℃时所得黑色固体中_______。 【实验反思】 分析实验1中338℃时产生现象的原因,同学们认为是较低温度时产生的黑色固体与热的浓硫酸进一步反应造成。已知反应的含硫产物除无水硫酸铜外还有二氧化硫,则黑色固体消失时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
| 21. 难度:中等 | |
|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黄酮醋酸类化合物L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i.R-X ii.RCHO+CH3COR′ iii. (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A→B所属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 (3)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__。 (5)J与I2反应生成K和H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6)以A和乙烯为起始原料,结合题中信息,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苯乙酸乙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