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化学用语或命名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 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符号: C. S2-的结构示意图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图示的是
①冰雪融化 ②KMnO4分解制O2③铝与氧化铁的反应④钠与水反应⑤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⑥碘的升华 ⑦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A.
|
|
| 3. 难度:中等 | |
|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裂X和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高于形成M和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H2O B.NaCl C.NH4Cl D.HCl
|
|
| 5. 难度:中等 | |
|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某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 O2在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电解质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 D. 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
|
| 6. 难度:简单 | |
|
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在 2min 内的反应速率,用 C 表示是 B.分别用 B、C、D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比值是 3:2:1 C.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B 物质转化率为 100% D.向容器中增加 A 的投量,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
|
| 7.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X为17的是( ) A. C.
|
|
| 8. 难度:简单 | |
|
谚语“雷雨发庄稼”不包括下列哪个化学反应 A. C.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 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O4(浓)+S 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只含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
|
|
| 10. 难度:简单 | |
|
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 A.
|
|
| 11. 难度:简单 | |
|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沸点: ②离子还原性: ③酸性: ④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⑥半径: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⑥
|
|
| 13. 难度:中等 | |
|
可逆反应:2NO2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
|
| 14. 难度:中等 | |
|
已知 A.原子序数:Y>X>Z>W B.离子半径:X+>Y2+>Z->W2-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Y>X D.还原性: X>Y>W2->Z-
|
|
| 15. 难度:中等 | ||||||||||||||||||||||||||||
|
根据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④⑤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元素⑦位于第二周期第Ⅴ族 C.元素①⑧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
||||||||||||||||||||||||||||
| 16. 难度:中等 | |
|
在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t时,正、逆反应都不再继续进行,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C.若 D.温度、体积不变,t时刻充入1 mol He使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
|
| 17. 难度:中等 | |
|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七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 (1)x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产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d的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7.8 g该产物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z、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能说明g的非金属性比f强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条)。
|
|
| 18. 难度:简单 | |
|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研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甲中K断开时,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K闭合时,Cu棒上的现象为__________,它为原电池的___(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外电路电流的方向由___到______(填“Cu”或“Zn”)。 (2)乙图为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其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____填“正”或“负”)极,发生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某同学欲把反应Fe+2FeCl3=3FeCl2设计成原电池,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
|
|
| 19. 难度:中等 | |
|
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1),生成2mol液态水放出572kJ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成物能量总和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②反应2H2+O2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
①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为a:b:c=____。 ②1min到3min这段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③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 反应中当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B P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消耗b mol M E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M 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
|
| 20. 难度:中等 | |
|
已知A、B为常见的浓酸溶液;X、Y、Z、W均为氧化物,其中X是红棕色气体,Y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W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回答下列问题:
(1)Y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将B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但溶液浓度降低,表明B具有_____性;利用这种性质可以进行______(填字母)实验操作。
(3)写出X与Z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W具有漂白性,氯水也有漂白性,两者同时使用,漂白效果将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反应①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