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2 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
|
|
| 2. 难度:中等 | |
|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目前主要采用“接触法”进行生产.下列对于反应 2SO2+O2 A.只要选择适宜的条件,SO2和O2就能全部转化为SO3 B.在工业合成SO3时,要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反应能达到的限度两方面的问题 C.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完全停止了,即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D.在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由18O原子组成的O2后,18O仅存在于SO2和SO3中
|
|
| 3. 难度:中等 | |
|
在加热、催化剤作用下2SO2(g)+O2(g) A.在相同条件下,该反应中分别用SO2和O2表示的v,数值不同,但该反应的快慢程度是一致的 B.该反应加入催化剂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常常在实际生产中,O2和SO2的投入量之比大于1:2 D.在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SO2和l mol O2,反应结束时生成的2 mol SO3
|
|
| 4. 难度:中等 | |
|
已知反应:2CH3COCH3(l) A.b代表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H3COCH3的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
|
|
| 5. 难度:中等 | |
|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H=x kJ/mol 已知:碳的燃烧热△H1=a kJ/mol S(s)+2K(s)=K2S(s) △H2=b kJ/mol 2K(s)+N2(g)+3O2(g)=2KNO3(s) △H3=c kJ/mol,则x为( ) A.a+b-c B.c-3a-b C.3a+b-c D.c-a-b
|
|
| 6. 难度:中等 | |
|
图中曲线分别表示相同温度下,压强为P1、P2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mX(g)+nY(g)
A.P1>P2 B.m+n=2 C.m+n=3 D.P1、P2下平衡常数相同
|
|
| 7. 难度:简单 | |
|
对于A2+3B2═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B2)=0.9 mol/(L⋅s) B.v(A2)=0.5 mol/(L⋅s) C.v(C)=0.62 mol/(L⋅s) D.v(B2)=4.2 mol/(L⋅min)
|
|
| 8. 难度:简单 | |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下列说法与“低碳经济”不符合的是( ) A. 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水作为萃取剂 B. 加强对煤、石油、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研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C. 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D. 甲烷和乙醇的燃烧热分别是891.0 kJ·mol-1、1366.8 kJ·mol-1,利用甲烷更“低碳”
|
|
| 9. 难度:中等 | |
|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A.t3时减小了压强 B.t5时升高了温度 C.t2时加入了催化剂 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
|
| 10. 难度:简单 | |
|
已知N2(g)+3H2(g)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
| 11. 难度:简单 | |
|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 过量的锌与稀硫酸反应 B. 过量的氢气与少量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C. 过量稀醋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D. 过量稀硝酸与铜反应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硫酸与1mol Ba(OH)2 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在25℃、101kPa下,1 mol 硫和2 mol硫燃烧热相等 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01 kPa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A B.B C.C D.D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 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H=-283.0 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b>a
|
|
| 15. 难度:简单 | |
|
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 A.K值越大,表明该反应越有利于C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B.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则K增大 C.温度越高,K一定越大 D.如果m+n=p,则K=1
|
|
| 16. 难度:简单 | |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 C. 2H2(g)+O2(g)=2H2O(g)ΔH<0且ΔS>0,能自发进行 D. 浓硫酸的稀释和铝热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
|
| 17. 难度:简单 | |
|
把0.6 mol气体X和0.4 mol气体Y混合于2.0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 =nZ(g)+2W(g),测得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又知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 mol·L-1·min-1,则n值是( ) A.1 B.2 C.3 D.4
|
|
| 18. 难度:中等 | |||||||||||
|
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
火箭燃料肼(H2N—NH2)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2比O2稳定 B.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C.表中的a=194 D.图中的ΔH3=+2218 kJ·mol-1
|
|||||||||||
| 19. 难度:中等 | |
|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中使用0.50 mol/L的酸和0.55 mol/L的碱。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测定结果最接近57.3 kJ·mol-1的是 A.用H2SO4和Ba(OH)2 B.用CH3COOH和Ba(OH)2 C.用盐酸和NaOH D.用CH3COOH和NaOH
|
|
| 20. 难度:中等 | |
|
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选择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中和热
|
|
| 21. 难度:中等 | |
|
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kJ·mol-1 2H2S(g)+O2(g)===2S(s)+2H2O(l) ΔH=-Q2kJ·mol-1 2H2S(g)+O2(g)===2S(s)+2H2O(g) ΔH=-Q3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
|
| 2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HCl和NaOH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单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溶液起始温度和反应终止温度 B.2C(s)+O2(g)=2CO(g) 若△H=-221.0kJ/mol,则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已知Ⅰ:反应H2(g)+Cl2(g)=2HCl(g) △H=-akJ/mol;Ⅱ:
|
|
| 23. 难度:中等 | |
|
一定条件下,A、B、C的起始浓度分别是0.5mol/L、0.1 mol/L、1.6mol/L,可逆反应A(g)+B(g) A.c(A)=1.0mol/L c(B)=0.2mol/L B.c(B)=0.5mol/L c(C)=1.2mol/L C.c(A)=0.4mol/L c(C)=1.8mol/L D.c(A )=0.9mol/L c(B)=0.5mo/L
|
|
| 24. 难度:简单 | |
|
某温度时,N2+3H2 A.
|
|
| 25. 难度:简单 | |
|
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2NO2(g) A.平衡逆向移动 B.混合气体颜色比原来深 C.混合气体颜色比原来浅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
|
| 26. 难度:简单 | |
|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13mol/L,c(CO)=0.05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__。
|
|
| 27. 难度:中等 | |||||||||
|
Ⅰ.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利用CO2,目前已引起各国普遍重视。 (1)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500℃下发生反应:CO2(g)+3H2(g)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 ②图2是改变温度时H2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热(填“吸”或“放”)反应。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保留两位小数)。若提高温度到800℃进行,达平衡时,K值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500℃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ω为__。 Ⅱ.(2)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CO和H2)合成二甲醚(CH3OCH3),其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CO(g) ②2CH3OH(g) ③CO(g)+H2O(g) 总合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上述总反应达到平衡时,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4)已知反应②2CH3OH(g)
此时,v(正)__v(逆)(填“>”、“<”或“=”)。
|
|||||||||
| 28. 难度:中等 | |
|
下列情况中说明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②1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 ③混合气中百分组成为HI%=I2%; ④反应速率v(H2)=v(I2)= ⑤混合气体中c(HI):c(H2):c(I2)=2:1:1时;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2NO2⇌N2O4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
|
| 29. 难度:中等 | |||||||||||||||||||||
|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不仅可制备多种重要有机产品,还可用于环境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甲烷催化还原氮的氧化物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反应过程(2)是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甲烷还原NO2生成H2O(g)、N2和CO2时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 (2)工厂利用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氯甲烷,为妥善处理氯甲烷生产企业的副产物CCl4,以减少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化学家研究在催化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CCl4(g)+H2(g)
①此反应在110℃时平衡常数为___。 ②实验l中,CCl4的转化率为__。 ③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填“放热”或“吸热”),理由是__。 ④为提高实验3中CCl4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向容器中再投入1molCCl4和1molH2 c.温度升高到200℃ d.向容器中再投入1molHCl e.向容器中再投入1molH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