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
A.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浓硫酸与水混合 C.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D.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
|
| 2. 难度:中等 | |
|
化学反应速率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肉类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 B.在化学工业中,选用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 C.夏天面粉的发酵速率与冬天面粉的发酵速率相差不大 D.茶叶等包装中加入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
|
|
| 3. 难度:中等 | |
|
已知 4NH3+5O2 = 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v(O2)=
|
|
| 4. 难度:简单 | |
|
反应 H2(g) + I2(g) A.K1=2K2 B.
|
|
| 5. 难度:简单 | |
|
对于一个特定反应的反应热(Δ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B.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有关 C.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有关 D.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键能有关
|
|
| 6. 难度:简单 | |
|
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热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收131.3kJ热量
|
|
| 7. 难度:简单 | |
|
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
|
| 8. 难度:简单 | |
|
实验室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外,所用的其他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 A.0.50 mol·L-1盐酸,0.50 mol·L-1NaOH溶液,100 mL量筒1个 B.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100 mL量筒2个 C.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50 mL量筒1个 D.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50 mL量筒2个
|
|
| 9. 难度:中等 | |
|
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 A. 0~15 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1 mol·L-1·s-1 B. 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时间小于10 s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 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
|
| 10. 难度:简单 | |
|
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 B.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
|
| 11. 难度:简单 | |
|
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 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 12. 难度:简单 | |
|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熵增加反应 D.熵增加或者放热反应
|
|
| 13. 难度:简单 | |
|
对某弱酸稀溶液加热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弱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B.溶液的c(OH-)增大 C.弱酸分子的浓度减小 D.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
|
| 1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熔化和溶解时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对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在此范畴 C.在水中的电解质一定都导电 D.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
|
| 15. 难度:简单 | |
|
下列过程中熵变为负值的是( ) A.液态溴蒸发变成气态溴 B.SnO2(s)+2H2(g)=Sn(s)+2H2O(l) C.电解水生成H2和O2 D.公路上撒盐加快冰融化
|
|
| 16. 难度:简单 | |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B. 已知, N2 (g) + 3 H2(g) C. 反应CO(g)+NO2(g) D. 对于2HI(g)
|
|
| 17. 难度:中等 | |
|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25
|
|
| 18. 难度:困难 | |
|
下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
A. 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 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
|
| 19. 难度:简单 | |
|
某温度下,反应mA(g)+nB(g)⇌pC(g)+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
|
| 20. 难度:简单 | |
|
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 ΔH=-2878 kJ·mol-1;(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 ΔH=-286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B.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
|
| 21. 难度:简单 | |
|
A.①CaCO3(s)=CaO(s)+CO2(g) ΔH=-177.7 kJ/mol ②0.5H2SO4(l)+NaOH(l)=0.5Na2SO4(l)+H2O(l) ΔH=-57.3 kJ/mol ③C(s)+O2(g)=CO2(g) ΔH=-393.5 kJ/mol ④CO(g)+ ⑤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57.3 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以下同) (2)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中,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s,金刚石)+O2(g)=CO2(g) ΔH=-395.41 kJ/mol;C(s,石墨)+O2(g)=CO2(g) ΔH=-393.51 kJ/mol (3)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由热化学方程式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是_____。
|
|
| 22. 难度:中等 | |||||||||||||||
|
已知反应N2(g)+3H2(g)
(1)0~15min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 =___________________mol·L-1·min-1。 (2)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为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每次仅改变一个条件):a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b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要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 A.低温低压 B.加入催化剂 C.增加N2的浓度 D.增加H2的浓度 E.分离出NH3
|
|||||||||||||||
| 23. 难度:中等 | |
|
测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和热为57.3kJ·mol-1)。 (4)该同学每次分别取0.50mol·L-1 50mL NaOH溶液和0.50mol·L-1 30mL硫酸进行实验,通过多次实验测定中和热ΔH=-53.5kJ·mol-1,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硫酸溶液的温度 (5)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环形玻璃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用0.5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你认为CH3COOH的中和热与HCl的中和热数值相比,________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平均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分别为①2.2 ℃ ②2.4 ℃ ③3.4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差均值为________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