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二中、广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S2-和Al3+    B. CO和N2    C. H3O+和OH-    D. NH3和NH4+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一种铂(Pt)原子的质量数是196,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0。该原子的核素符号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氢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 氟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硅元素适合作半导体材料    D.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NA

B. 48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为3NA

C. 11.2 L 甲烷(CH4)中的共价键数为2NA

D. 1 mol N2与3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铍原子的半径大于硼原子的半径

B. 相同条件下,单质铍与酸反应比与单质锂酸反应剧烈

C. 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D. 单质铍能与冷水剧烈反应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物质中,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B. 二氧化碳    C. 过氧化钠    D. 次氯酸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Mg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OCl2分子的电子式 

C. HF分子的电子式 

D. Na2S形成的电子式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

C. 放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加热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反应前                       反应后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B. 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一定属于放热反应    D. 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如果用铁片和铜片构成柠檬电池,会发生的是

柠檬电池

A. 铜片上发生反应:Cu - 2e- ═ Cu2+    B. 铁片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C. 电流由铁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柠檬中蕴含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无关的是

A. 建筑中使用的铝合金门窗比钢门窗更耐腐蚀

B. 窗帘上直接受阳光照射的一面布料容易褪色

C. 肉放在冷冻箱中要比放在保鲜箱中存放的时间更长久

D. 实验室用硫酸溶液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重新增多起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断裂1mol 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出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Q1 + Q2Q3    B. Q1 + Q2﹤2Q3

C. Q1 + Q2﹥Q3    D. Q1 + Q2﹥2Q3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元素周期律表明

A.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逐渐增加

B. 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元素的化学性质会不断重复

C. 与碱金属相比,其相邻主族的(碱土)金属具有更小的密度和硬度

D. 卤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1、6、7。X-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Y、Z和W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元素X、Z、W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1、4、6

B. 原子半径的大小为Y﹥Z﹥W

C. 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W﹥Z﹥X

D. Y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 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能。试判断在100 kPa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C. 若在等量氧气中充分燃烧,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释放的能量高

D. 仅提供1.895 kJ的热能,工业上就能将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现有X、Y、Z、W四种金属片,①把X、Y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X上有气泡产生,Y溶解;②把Z、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W发生还原反应;③把X、Z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X→导线→Z。根据上述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在①中金属片Y发生还原反应

B. 在②中金属片W作负极

C. 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W﹤X﹤Z﹤Y

D. 如果把Y、W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则电子流动方向为Y→导线→W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已知X、Y、Z、W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主族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元素Y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Z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的单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W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________ 周期,第 ________ 族。

(2)从空气中获得的X元素单质的电子式: ________

(3)比较Y与Z形成的简单(单原子)离子的半径相对大小: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

(4)管道工人曾经用X的氢化物检验W单质是否泄漏。W单质能将X从其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来。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W单质泄漏时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为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设计如下实验。

(1)填写各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选填相应序号;不重复选)。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________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加热至水沸腾。

________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投入2mL 1 mol/L盐酸中。

________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片铝投入2mL 1 mol/L盐酸中。

  ________

 

A.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2)实验④:向1mL 1 mol/L AlCl3溶液中滴加2 mol/L 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该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⑤:在试管中加入3~5 mL Na2SiO3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出现白色凝胶。相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证明酸性: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4)实验⑥: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观察试管中出现黄色沉淀。相应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证明氧化性: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通过以上实验和讨论,推断钠、镁、铝的金属性逐渐 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硅、硫、氯的非金属性逐渐 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

 

四、计算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某化学反应2AB + D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表中温度为摄氏度(℃)。

实验

序号

浓度    时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 0

0.80

0.67

0.57

0.50

c1

0.50

2

800

1.0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T3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实验1中,以反应物A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在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

(2)在实验1中,c1数值为 ________

(3)在实验1、2中有一个实验使用了正催化剂。判断是实验 ________选填“1”或“2”)使用了正催化剂。

(4)在实验1、3中反应温度不同。判断T3 ________ 800(选填“”或“)。

 

五、实验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 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试管中滴入1~2滴1 mol/L 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Ⅰ.体验H2O2分解的实验意义

(1)指出本实验的探究目的:________

(2)写出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3)在盛有滴入FeCl3溶液的H2O2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中 ________ ;溶液温度升高;溶液由浅黄色变成棕黄色,最后恢复为浅黄色。

Ⅱ.探讨FeCl3催化H2O2分解的机理

(4)Fe3+催化H2O2分解时涉及2步反应:

第1步,Fe3+ 氧化H2O2 :2 Fe3+ + H2O2 ═ 2 Fe2+ + O2 ↑+2 H+

第2步,H2O2 氧化Fe2+ 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六、计算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C、CH4是常用的燃料,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生成CO2(g)及H2O(l)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393.5 kJ、890.3 kJ。计算说明:(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数值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1)1 g C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2)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C和CH4,哪种燃料放出热量较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