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M2.5是指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含量之和 B. 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醋酸铅溶液会发生盐析 C. 使用无铅汽油的汽车尾气不会污染空气 D. 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积累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
2. 难度:中等 | |
以下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H2O在4000℃以上开始明显分解,H2S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完全分解 B. 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C. “NO2球”在冷水中颜色变浅,在热水中颜色加深 D. 氯与钠形成离子键,氯与硅形成共价键
|
3. 难度:中等 | |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Na2O2含有的阴、阳离子的数目为4NA B. 常温常压下,0.1molC8H18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5NA C. 含有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 1 L 0.1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1NA
|
4. 难度:中等 | |
乙酸橙花酯兼有橙花和玫瑰花香气,其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在Ni催化条件下1mol该有机物可与3mol H2发生加成; ② 该有机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2H22O2; ④ 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酚类; ⑤ 1 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 mol NaOH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
|
5. 难度:中等 | |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实验设计原理正确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吸收NH3,并防止倒吸 B. 装置②: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C. 装置③:观察原电池装置中电流表指针偏转 D. 装置④:由实验现象推知酸性强弱顺序为CH3COOH>H2CO3>C6H5OH
|
6. 难度:中等 | |
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人一定量A,发生以下化学反应:2A(g) A.反应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80% B.A的初始物质的量为4mol C.反应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93kJ D.15min时,v正= v逆=0
|
7. 难度:困难 | |
常温下饱和CO2溶液的pH约为5.6。向某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中滴入已知浓度的盐酸时,用 pH传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0.001mol/L B. 在pH=7时,c(Na+)> c(Cl﹣) C. 在pH=6时,c(Na+)>c(CO32﹣)>c(HCO3﹣) D. c→d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为:CO32﹣+H+=HCO3﹣
|
8. 难度:中等 | |||||
牙膏是由粉状摩擦剂、湿润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香料、甜味剂及其它特殊成分构成的。经查文献获悉,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不与酸、碱反应。 I.测定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通过测定C中生成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图中夹持仪器略去。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组装好仪器后,关闭K1和K3、打开K2,分液漏斗中装水。打开分液漏斗的两个活塞,若漏斗中水下滴一会后停止,且液面不再降低,则整套装置不漏气。 b. 裝好药品后,关闭K1和K3、打开K2。打开分液漏斗的两个活塞,若漏斗中盐酸下滴一会后停止,且液面不再降低,则整套装置不漏气。 c. 短时间轻微加热B,若A中溶液进入长导管,C中长导管冒气泡,则整套装置不漏气。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慢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 (3)盐酸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性,为什么实验时不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___________。 (4)实验中准确称取20.00 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7.88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II.为确定该牙膏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存在,请设计实验。
|
9. 难度:中等 | |
锰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是化学试剂、医药、焊接、油漆、合成工业等的重要原料。 (1)金属锰的工业制备。已知Al的燃烧热为c kJ·mol-1,其余相关热化学方程式为: 3MnO2(s)=Mn3O4(s)+O2(g) ΔH1=a kJ·mol-1 3Mn3O4(s)+8Al(s)=9Mn(s)+4Al2O3(s) ΔH2=b kJ·mol-1 则 3MnO2(s)+4Al(s)=3Mn(s)+2Al2O3(s) ΔH=___________ kJ·mo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MnCO3是一种广泛且重要的锰盐原料。通过焙烧MnCO3可以制取MnO2,反应方程式为:2MnCO3(s)+O2(g) ① 2MnCO3(s)+O2(g) ②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用真空抽气泵不断抽气,其目的除保证反应持续进行外,还有___________。 (3)MnO2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MnO2催化降解甲醛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X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MnSO4是重要微量元素肥料。用惰性电极电解MnSO4溶液可以制得更好活性的MnO2,电解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的pH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0. 难度:中等 | ||||||||||||||||
三氧化二镍(Ni2O3)是一种灰黑色无气味有光泽的块状物,易碎成细粉末,常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生产NiCl2,继而生产Ni2O3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1)为了提高金属镍废料浸出的速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___________等。 (2)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含有Ni2+、Cl-,另含有少量Fe2+、Fe3+、Al3+等。沉镍前需加Na2CO3控制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___。 (3)从滤液A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是Na2CO3和___________。 (4)“氧化”生成Ni2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工业上用镍为阳极,电解0.05~0.1 mol·L-1 NiCl2 溶液与一定量NH4Cl组成的混合溶液,可得到高纯度、球形的超细镍粉。当其它条件一定时,NH4Cl的浓度对阴极电流效率及镍的成粉率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则NH4Cl的浓度最好控制为___________。 (6)如果在“沉镍”步骤把Na2CO3改为加草酸,则可以制得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草酸镍晶体在热空气中干燥脱水后在高温下煅烧三小时,可以制得Ni2O3,同时获得混合气体。草酸镍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
11. 难度:困难 | |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为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供有力支撑。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 (1)太阳能热水器吸热涂层常使用一种以镍或镍合金空心球做吸收剂,则基态镍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 (2)由氧、镍和碳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四碳基镍[Ni(CO)4]为无色挥发性剧毒液体,熔点-25℃,沸点43℃。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四碳基镍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写出一种与配体等电子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氟化氮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在铜的催化作用下由F2和过量的NH3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2+4NH3=NF3+3NH4F,生成物NH4F固体所含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离子。己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硒化镓、硫化锌薄膜电池等。 ①砷和稼的第一电离能关系为:As_____Ga(填“>”、“<”或“=”) ②Se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③硫化锌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锌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 己知此晶胞立方体的边长为a pm ,晶体的密度为ρ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mol-1(用含a、ρ的代数式表示)。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流程中有机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H为一种酯,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 有机物B能发生银镜反应,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4,E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② 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B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 ,F中不含氧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 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E→F与F→G的顺序不能颠倒,理由是___________; (3)F→G 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G还可以通过缩聚反应制得高分子材料,试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A的同分异构体很多,其中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有___________种,写出一种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