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2. 难度:中等 |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L-1 AlCl3溶液中含有的Al3+数目小于NA B. 标准状况下,11 g C. 1 mol Li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大于3NA D. 常温常压下,4.6 g NO2所含的氮原子数目为0.1NA
|
3. 难度:困难 | |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甲,25 ℃时,0.05 mol·L-1甲溶液中, A. 简单离子半径:Y<Z<W B. Z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均相同 C. X分别与Y、W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W<Y D. 由以上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
4. 难度:中等 | |
有机物M、N、Q之间的转化关系为 A. M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 N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Q的名称为异丙烷 D. M、N、Q均能与Br2反应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中,操作和现象均正确且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
6. 难度:困难 | |
银-Ferrozine法检测甲醛(HCHO)的原理为①在原电池装置中,氧化银能将甲醛充分氧化为CO2;②Fe3+与产生的Ag定量反应生成Fe2+;③Fe2+与Fei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④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负极上消耗1 mol甲醛时转移2 mol电子 B. ①溶液中的H+由正极移向负极 C. 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 ④中,甲醛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小
|
7. 难度:困难 | |
有关下列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①可表示反N2(g)+3H2(g) B. 图②表示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达平衡后,向该混合液中逐渐加人固体KCl的过程中C(Fe3+)的变化趋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 图③表示等体积等pH的弱酸HA和强酸HB加水稀释过程中的pH变化趋势 D. 图④表示密闭容器中CH3OCH3(g)+3H2O(g)
|
8. 难度:困难 | |
甲、乙两化学小组拟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原理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未)中金属铜的含量。 (1)甲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重复选用),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序号)。 ②装置B中固体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A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④下列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i.加热反应管 ii.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浓氨水,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小组利用上述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中固体的质量变化来达到实验目的。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序号)。 ②称取m1 g铜粉样品,测得反应前装置C的质量为m2 g,充分反应后装置C的质量为m3g。写出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3)从稀盐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重新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含量的实验方案(写出主要步骤,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难度:困难 | |||||||||||||||
H2S在金属离子的鉴定分析、煤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请回答: I.工业上一种制备H2S的方法是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用天然气与SO2反应,同时生成两种能参与大气循环的氧化物。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H2S可用于检测和沉淀金属阳离子。 (2)H2S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己知:25℃时,Ksp(SnS)=1.0×10-25,Ksp(CdS)=8.0×10-27,该温度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CdCl2和SnCl2的混合溶液中通人H2S,当Sn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Cd2+)=_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Ⅲ.H2S是煤化工原料气脱硫过程的重要中间体。反应原理为 ⅰ.COS(g)+H2(g) ⅱ.CO(g)+H2O(g) (4)己知:断裂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表中x=___________。 (5)向10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S(g)、1 mol H2(g)和1 mol H2O(g),进行上述两个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内CO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随着温度升高,CO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②T1℃时,测得平衡时体系中COS的物质的量为0.80 mol。则该温度下,COS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反应i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0. 难度:困难 | |
碲(Te)为第VIA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在化工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1)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与盐酸反应时生成四氯化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25℃时;亚碲酸(H2TeO3)的 Ka1=1×10-3,Ka2=2×10-8。该温度下,0.1mol·L-1 H2TeO3的电离度α约为______________(α= (3)工业上常用铜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n2Te,还含有少量的Ag、Au)为原料制备单质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实验室进行操作I时,下列仪器与该实验操作无关的为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长颈漏斗 B.烧杯 C.锥形瓶 D .玻璃棒 ②已知‘浸出渣”的主要成分为TeO2。“加压浸出”时控制溶液pH为4.5~5.0,酸性不能过强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加压浸出”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酸浸”后将SO2通入浸出液即可制得单质碲,则生成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④工业上还可以将铜阳极泥煅烧、碱浸后得到Na2TeO3,然后通过电解的方法得到单质碲。已知电解时的电极均为石墨,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
11. 难度:困难 | |
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其晶体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铜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滴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继续向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 ①氨水中各元素原子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NH3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 ③向蓝色沉淀中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四氨合铜络离子,四氨合铜络离子的结构式 为____________;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3) CuCl2和CuCl是铜的两种常见的氯化物。 ①下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CuCl2”或“CuCl”)的晶胞。 ②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上图中各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0,1,1);C为(1,1,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_。 ③上图晶胞中C、D两原子核间距为298 p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密度为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
12. 难度:困难 | |
高分子树脂M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D中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合成路线中,D→E转化在合成M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F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B.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C.能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D. 1 mol G最多消耗2 mol NaOH (5)H是G的同系物,且与G相差一个碳原子,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H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与G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②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6)根据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苯乙醛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