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常见现象,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 用气灶燃烧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为炒菜提供热量 C. 牛奶久置变质腐败 D. 氧化铜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完全溶解
|
2. 难度:简单 | ||||||||||||||||||||||||||
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硅酸钠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B. 碳素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碳合金、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铜合金 C.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D. 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钙,钠,铜等金属元素化合物
|
4. 难度:中等 | |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8g铁与0.05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0.15NA电子 B. 27g 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 33.6L H2 C. 14g由乙烯(C2H4)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3NA D. 0.1mol Na2O2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0.2NA个电子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B.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C. 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均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 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不能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 FeCl2 B. Na2S C. Fe(OH)3 D. CuS
|
7. 难度:简单 | |
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 ②大理石 ③NaCl溶液 ④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如下图所示的玻璃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可以肯定溶液中存在大量SO42-的理由是 A. 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 加入稀盐酸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D.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品红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B.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D. 少量SO2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
10. 难度:中等 |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水溶液中:H+、I-、NO3-、SiO32- B. 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 C. 将足量CO2通入时:H+、NH4+、Al3+、SO42- D. 加入金属铝产生H2的溶液中:NH4+、Na+、SO42-、CH3COO-
|
11. 难度:中等 | |
将某些化学知识用图像表示,可以收到直观、简明的效果。下列图像所表示的化学知识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CO和CO2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7 B. 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O,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 配制45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 D. 1 L 0.45 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比0.1L 0.15 mol·L-1AlCl3溶液大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Fe3+中Al3+:加入过量氨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FeCl3中少量CuCl2:用足量的铁粉,过滤 C. 除去石英中的碳酸钙: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D. 除去铝粉中的镁粉: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
14. 难度:中等 | |
在下列各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直至过量,会出现沉淀先产生后消失现象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 ②澄清石灰水 ③Ca(ClO)2溶液 ④CaCl2溶液 ⑤Na2SiO3溶液 ⑥NaAlO2溶液 A. 全部 B. 只有③⑥ C. 除①⑤⑥ D. 只有②③
|
15. 难度:中等 | |
用下图所示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 A. 用甲图装置证明密度ρ(苯)<ρ(钠)<ρ(水) B. 用乙图装置分离酒精和四氯化碳 C. 用丙图装置干燥Cl2 D. 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改变时,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 Na与O2 B. Na2O2与CO2 C. Ca(OH)2与NaHCO3 D. NaOH与CO2
|
17. 难度:简单 | |
根据反应式:①2Fe3++2I- A. Br-、Fe2+、I- B. I-、Fe2+、Br- C. Br-、I-、Fe2+ D. Fe2+、I-、Br-
|
18. 难度:中等 | |
由Na、Mg、Al、Fe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2g,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5.6LH2(标准状况下),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必定含有 A. Fe B. Na C. Mg D. Al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值:Al3++ 2SO42-+ 2Ba2++ 4OH-=2BaSO4↓+ AlO2-+2H2O 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OH- + CO2=HCO3- C.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 + 2CH3COOH=Ca2++ 2CH3COO-+H2O + CO2↑ D.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 + Cu=Cu2+ + Ag
|
20. 难度:简单 | |
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 1:2 B. 1:4 C. 3:4 D. 3:2
|
21. 难度:中等 | |
将5.1g镁铝合金溶于70ml4mol/L硫酸中,当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加入70ml8mol/L的NaOH溶液,得沉淀的质量为13.6g,则加入硫酸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 A. 0.2mol B. 0.25mol C. 0.3mol D. 0.35mol
|
22. 难度:中等 | |
向含有FeBr2和FeI2各0.4mol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氯水至过量,反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次是 A. 2:1:1 B. 1:2:1 C. 2:1:2 D. 1:1:1
|
23.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可用K2Cr2O7固体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备氯气。发生的离子反应如下: ____Cr2O72-+____Cl-+____H+=____Cl2↑+____Cr3++____ A. 以上各物质对应的计量数依次为1、6、14、3、2、7 B. Cr2O72-发生了还原反应 C. D. 若0.1mol Cr2O72-参加反应,产生氯气物质的量是0.5mol
|
24.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 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 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 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 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
25. 难度:中等 | |
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B.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
26. 难度:中等 | |
已知甲、乙、丙、X是四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和X 不可能是 A. 甲为C,X为O2 B. 甲为SO2,X为NaOH溶液 C. 甲为Fe,X为Cl2 D. 甲为AlCl3,X为NaOH溶液
|
27. 难度:困难 | |
将a 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无剩余,测得参加反应的HCl为0.08 mol,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224 L。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 B. 原混合物中n(Fe)∶n(Fe2O3)=2∶1 C. 无法计算原混合物的质量 D. 此时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
28. 难度:中等 | |
将KCl和KBr的混合物13.4 g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 得到固体11.175 g,则原来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2∶3 B. 1∶3∶2 C. 2∶3∶1 D. 3∶2∶1
|
29. 难度:中等 | |
某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Al3+、Fe3+、Mg2+、Ba2+、NH4+、Cl-、SO42-,现分别取100 mL的两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0.03 mol气体,无沉淀生成,同时得到溶液甲。 ②向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1.02 g固体。 ③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的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到23.3g固体,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又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①可知原溶液存在离子为NH4+,其浓度为0.03mol/L B. 原溶液肯定没有Fe3+、Mg2+,一定含有Na+ C. n(NH4+):n(Al3+):n(SO42-)=3:1:10 D. 原溶液一定存在Cl-
|
30. 难度:中等 | |
取3.38g 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 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 mL 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8mol/L(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则原混合物中K2CO3和K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2 B. 1:1 C. 2:1 D. 2:3
|
31. 难度:中等 | |
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铝②蔗糖③SiO2④H2SO4⑤NaOH⑥FeSO4溶液⑦Ba(OH)2⑧氢氧化铁胶体 (1)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2)向⑥中加入少量⑤的溶液,观察的现象为___________。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若在⑧中缓慢加入⑤,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③和⑤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③与⑥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工艺师常用_____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
32. 难度:中等 | |
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结合氯气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消石灰中制取漂白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 (3)氯水与二氧化硫均具有漂白性,若将两者按适当比例混合则漂白性很差,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 (4)实验室可以用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制备Cl2。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与定量分析。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0.1mol/LKMnO4溶液与300ml0.2mol/L的KI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体积为________ml。(已知MnO4-在此条件下被还原为Mn2+)
|
33. 难度:中等 | |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恰好反应完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取一定量上述反应后的上层棕色清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苯,振荡,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II、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只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是否都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填“是”或“否”);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反应①后过滤的沉淀为_______,简述确定此物质中金属元素及其价态的操作过程_______。
|
34. 难度:中等 | |
为验证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设计如下实验: (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现象是______;C的作用是____,E的作用是________。 (3)如果将F放在B、C之间,则一定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
|
35. 难度:中等 | |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