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A. 甲苯和水 B. 硝酸钾和氯化钠 C. 食盐水和泥沙 D. 乙酸乙酯和甘油(丙三醇)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AlO2-+4CO2+2H2O=Al3++4HCO3- C. 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3Fe + 2NO3- + 8H+ = 3Fe2+ + 2NO↑+ 4H2O D. 向K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2Ba2++3OH-+Al3++2SO42-===2BaSO4↓+Al(OH)3↓
|
3. 难度:中等 | |
含碳、氢、氧、氦四种元素的某医药中间体的3D模型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与苯丙氨酸互为同系物 D. 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图2,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处于同一平面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5. 难度:中等 | |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B.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D. 已知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则碱性:CsOH>Ba(OH)2
|
6. 难度:中等 | |
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K2CO3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时,该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空气,b为CH4 B. CO32-向正极移动,K+、Li+向负极移动 C.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8e-+4CO32-=5CO2+2H2O D.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
7. 难度:困难 | |
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CaSO4,与相邻的合成氨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将滤液蒸干,即可提取产品(NH4)2SO4 B. 通入足量氨气使悬浊液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 C. 副产品是生石灰,X是CO2,其中CO2可循环利用 D. 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aSO4+CO2+2NH3+H2O
|
8. 难度:困难 | |||||||||||||||||||||||||||||||||||||||||||||||||||||||||||||||||
某学习小组利用反应:5H2C2O4+2KMn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 H2C2O4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KMnO4酸性溶液、H2C2O4溶液,然后倒入大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1)该反应是溶液之间发生的不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_(填序号)。 A.可能明显加快 B.可能明显减慢 C.几乎无影响,可以忽略 (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 ②实验a测得混合后溶液褪色的时间为40%,忽略混合前后 体积的微小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乙同学用不同浓度的KMnO4酸性溶液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依据表中数据,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草酸(H2C2O4)溶液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时,褪色总是先慢后快。 ①同学们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假设2: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反应生成的K+或SO42-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丙同学认为假设3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 ②丁同学用如下实验证明假设2成立:在A和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mL0.2mol·L-1草酸溶液,再在A试管中加入lmL0.1mol·L-1MnSO4溶液、B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同时分别加入1mLO.1mol·L-1KMnO4酸性溶液,A试管溶液褪色的时间明显早于B试管。在B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 ③同学们认为不宜用MnCl2溶液代替MnSO4溶液对该反应进行催化探究,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
9. 难度:困难 | |
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它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1的主要成分Ca(OH)2、CaCO3和______。 (2)气体X与气体1反应时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或“即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填化学式)。 (3) NaOH溶液吸收等物质的量的NO、NO2气体过程中,当生成1molNaNO2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NA。 (4)用NaNO2溶液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含NH4-废水也可用沉淀法处理:Mg2++NH4- +PO43-=== MgNH4PO4↓, 已知25℃时,Ksp(MgNH4PO4)=2.5×10-13 。向废水中按比例投入镁盐和磷酸盐,欲使沉淀后废水中残留的铵态氮达到一级排放标准(≤1.0mg·L-1,即≤7.14×10-5 mol·L-1),且c(PO43-)=1.0×10-5 mol·L-1,则应使沉淀后的废水中c( Mg2+) ≥________。 (5)电化学氧化法是处理氨氮废水的一种新工艺。间接电氧化的原理是: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离子,使其电解时在阳极放电生成氯单质,利用氯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将NH4+氧化 为氮气。最后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25℃时,HNO2的电离常数Ks =5.1×10-4。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NO2尾气,反应为2NO2+ 2NaOH==NaNO3+ NaNO2+H2O。若用1L 0.4 mol·L-1Na(OH)溶液充分吸收0.4mol NO2气体,则所得溶液显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近似计算所得溶液的pH≈____。
|
10. 难度:困难 | ||||||||||||||||||||||||||||||||||||||
发展以煤制乙烯、丙烯、丁烯等低碳烯烃,部分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的道路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措施。间接法是先由煤制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最的CO2)制备甲醇或二甲醚(CH3OCH3),其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①CO(g)+2H2(g) ②CO2(g)+3H2(g) 水煤气变换反应: ③CO(g)+ H2O(g) 二甲醚合成反应: ④2CH3OH(g)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反应(均可逆),发生反应④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是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其理由是__________。 (2)在二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二甲醚合成反应④。实验数据见下表:
①387℃时,反应④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②达到平衡时,容器b中CH3OH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③达到平衡时,容器c中CH3OC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3)由H2和CO可直接制备二甲醚:2CO2(g)+4H2(g)=CH3OCH(g)+H2O(g) ΔH=__________;为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根据化学反应原理,理论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序号)。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4)有研究者用Cu-Zn-Al和Al2O3作催化剂,压强为5.0 MPa的条件下,由合成气[ (5)2016年,我国的两个科研团队在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烯烃(nCO+2nH2
|
11. 难度:困难 | |||||||||||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X、Y、Z、W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W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___, X、Y、Z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用具体的元素符号填写)。 (2)化合物YX4、ZX3、ZX5 (气态或液态时)中,中心原子的轨道类型不是sp3杂化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分子构型是正四面体的是______, 属于极性分子的是____。 (3)已知WX3的熔点:306℃,沸点:319℃,则WX3的晶体类型为____,Y与氢元素能形成YnH2n+2 (n为正整数)的一系列物质,这一系列物质沸点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Z可形成多种含氧酸,如H3ZO4、HZO3、H3ZO3等,其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5)W元素的单质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下图所示。在面心立方晶胞中W原子的配位数为___;若W的原子半径为r c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其体心立方晶体的密度可表示为_____g•cm-3。
|
12. 难度:困难 | |
【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无毒环保的材料,可用于生产餐具,卫生洁具等,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某学习小组设计PMMA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醛或酮可发生如下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_____;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比为______;C的结构简式为____。 (2)D的溶液遇FeCl3,溶液显紫色,D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D与浓溴水反应析出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F→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某PMMA商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00,则其平均聚合度为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的有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β-苯乙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