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离子反应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c(NH4+)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2 B.消耗1 mol氧化剂.转移电子3 mol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
2.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某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 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 丙中含有第二周期的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 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
3. 难度:中等 | |
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A.KCl B.Mg(OH)2 C.Na2CO3 D.MgSO4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是用苯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B.用图②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在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中,可用图③装置灼烧海带 D.图④装置常用于收集干燥的NH3,若将碱石灰改成P2O5,可用于收集干燥的HCl
|
5.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条件下,X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Y A.若X为单质铝,则Y的气体产物只能是氢气 B.若X为NaHCO3,则Z一定有CO2 C.若Y、Z为含铝元素的两种盐,则X一定为Al(OH)3 D.若X为乙酸乙酯,则生成物Y、Z中均含有乙醇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两种途径制备硫酸的过程(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②增大O2浓度可提高SO2转化率 B.含 C.途径②中SO2和SO3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D.若△Hl<△H2+△H3,则2H2O2(aq)=2H2O(1) +O2 (g)为放热反应
|
7. 难度:中等 |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向NaAlO2 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2I﹣+H2O2+2H+=I2+O2↑+2H2O C.Fe2(SO4)3和Ba(OH)2溶液混合:Fe3++SO42﹣+Ba2++3OH﹣=Fe(OH)3↓+BaSO4↓ D.草酸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
|
8. 难度:困难 | |
工业上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制备CuSO4·5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下列装置不能用于吸收气体X的是_____________(填代号)。 (2)熔渣Y的成分为Fe2O3和FeO,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熔渣中含有FeO。写出有关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04溶液、NaOH溶液、氯水。 。 (3)向粗铜中加 (4)用滴定法测定所得产品中CuSO4.5H2O的含量,称取ag样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出2
|
9. 难度:困难 | |
某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的阳、阴离子分别是 ,能证明该阴离子是否存在的简单实验操作为____ __。 (2)用离子方程表达下列反应: ①中生成气体A: (3)若②中所用氢氧化钠浓度为2mol/L,当加入l0ml时开始产生沉淀,55m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值0.03mol,继续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变,随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ml时沉淀的量降为0.025mol且保持不变,则原溶液中c(Fe2+)为 mol/L、c(Fe3+)为 mol/L、c(Cl﹣)为 mol/L.(若有些离子不存在,请填0mol/L)
|
10. 难度:困难 | |||||
SO2随意排放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下列是某小组同学设计处理烟气(主要含SO2、N2、O2、粉尘)中SO2的方法。 (1)方法一: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处理SO2的烟气,流程如下: ①“吸收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合成塔中每合成1mol气体放出热量92.3kJ(25℃、101kP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③上述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二:利用FeCl3溶液氧化吸收烟气中SO2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a)。为验证该反应,同学们将SO2通入0.05mol/LFeCl3溶液中,溶液很快由
②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填性质)可以检验步骤I中是否得到了Fe(OH)3胶体。 ③根据反应b说明步骤II中液体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